一、【背景材料】
商业环境优化是提高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国务院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市场准入大幅放宽,企业经营成本大幅降低,政务服务更加便捷快捷,各项法规政策逐步完善,各地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各地扎实开展"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减负解困,简政放权,提高效率,创新服务,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二、【解读分析】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改善商业环境,为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化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政府在向市场释放权利,放松企业,使大众方便的同时,还要加强事件、事后监督。这是政府的责任,体现了放管服改革中放管结合的意义,也反映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放管服改革提倡政府服务企业具有店小二精神,有需求,什么也不干扰,为遵守法律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但是,政府不能放松对违法行业的监督。严厉打击市场经营中的违法企业,与简政放权、为企业服务不矛盾,不仅不影响良好的商业环境建设,还能为守信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持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背景下,庞大稳定的内需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才能促进消费者放心消费,进一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对于一些轻微的不信任企业来说,尽快实施违反行为的惩戒监督,促进遵守法律的经营,尽快纠正错误行为,避免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对他们来说也是保护。加强监督和服务,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明确构想,需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明确监督主体。根据谁审查谁监督,谁监督的原则,详细分担责任,明确监督主体,明确责任,直接负责人,避免责任,提高监督效率。同时,建立公正明确的执法体系,完善监督内容、方式、措施和程序,避免监督执法过程中业务规范不统一的问题,依法严肃调查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另外,加强监督部门、监督人员的监督和审查,以职场责任为中心,制定严格的审查标准,提高追究责任的力量,提高监督人员的责任感,提高监督效果,直接将监督效果与其政绩审查相关,奖惩明确,监督工作落实。
二、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提高社会诚信意识、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国各地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督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加快建设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监督,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联系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督环节的新型监督机制,以更高的标准推进社会信用组织领导体系、部门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等方面建设,不断完善信用监督体系,实施信用风险分类对于守信企业,通过秒批、降低检查频率等方式给予报酬的轻微失信企业和一些新职业状态实施慎重监督,及时实施信用修复制度的严重失信企业必须加强惩戒,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另外,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提高宣传能力,不仅要重视企业的信用,规范信用,还要使消费者通过方便可靠的信用查询系统,及时了解企业的信用,避免落入不信任企业的消费陷阱。
三、要创新监督方式。现阶段,市场主体数量庞大,持续增长,新兴业态不断出现,市场交易复杂隐蔽,这些对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市场监督部门必须创新监督方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解决人才短缺、监督资源有限的问题。一是利用信息化监督,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下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市场监督数据,构建市场监督分析模型,开展市场行为动态监督二是对于预付式消费资金监督困难的问题,参考现有成熟的电气商第三方平台资金管理模式,解决资金监督问题,评价商业信用,消费者自己选择评价高、信用好的商业卡三是完善政府监督的外部监督和制约机制,采用良好的通报监督手段,构建便利的投诉通报渠道,健全完善情况通报、线索通报、通报报报酬等机制,匿名识别身份通报,根据罚款金额的比例给予报酬,适度扩大报酬上限,突破监督力不足的问题,提高监督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