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系统、整体、协同的推进,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进改革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既要有改革方案协同,又要有改革落实协同,更要有改革成果协同,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导向、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方面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集中发力。
二、【解读分析】
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系统理论认为,构成系统的要素一旦以某种方式形成系统,它们就会失去其原有的属性,并获得新的特性。组成系统的元素的组合方式发生变化时,系统会产生新的特性,这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抓住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战略布局,提出了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提出了把科技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战略部署。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浪潮席卷全球,科技成果转化日趋迅速。创新本身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仅仅推动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改革是不够的,要保持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就必须强调组织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现代化的管理要求规划工作从全局出发,立足全局,局部服从整体,短期服从长期,这是有别于传统的管理在制定计划时只注重局部,而忽略短期效益的区别。这样才能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不断促进国家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突破为重点,以关键环节带动全局,着力提高发展的整体协调性。既注重科技突破带来的产品、工艺等方面的硬创新,又注重管理等方面的软创新。“软创新”是指企业在管理体制、经营理念、营销策略、人力资本管理、资金运用技巧、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创新。
以系统的理念,加快建设新型发展模式。系统理论认为,作为一个具有内部结构功能和外部环境功能的系统整体,其存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没有规则,而是按一定的阶梯发展,有层次,有规律。发展永远只属于一个活的有机整体。开放性与合作的前提与基础是开放大循环的通畅,关键在于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放宽对外资进入前沿技术领域的限制,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的制度建设。应正确认识政府的经济职能,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分工,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逐步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高效运行状态,彻底解决经济体制整体功能失调问题。这既从宏观上保证了国民经济整体的有机整合,又从微观上保证了机构改革的有效、公正运行,又激活了各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创造性和进取性,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实现,开放的大门只有越开越大。遵循共商共享的原则,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发展与安全放在首位,支持各国共同发展。推动新的国际关系发展,必须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信、互利共赢的原则。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把握了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坚持一个国家一盘棋,更好地发挥中央、地方和全社会的积极性,使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和保障措施统一起来。
全面推进重大改革,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以制度观构建制度体系,就是要把握制度建设的规律,深入研究制度的价值目标、组织结构、功能耦合等问题,洞察制度的运行机制,促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更好地发挥国家治理的效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适时地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坚持和完善现行制度,建立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运行的制度,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人为本,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汲取人类文明的各种有益成果,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各方面的改革与进步成果结合起来,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稳定、有效的制度体系。坚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高效运转的制度体系,善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