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华图教育 2020-11-26 21:55

一、【背景材料】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最近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最重要的成就是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是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

二、【解读分析】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智慧经验,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并将之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九届三中全会专门进行了研究和决定,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国中央委员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逐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提出,反映了我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和新要求,它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指示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深刻把握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不断提高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党领导立法、保障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等各项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法治轨道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才知道。"每种法治、政治形式背后都有其特定的理论立场、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不能简单照搬移植。从本质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领域的体现。以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当前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立足于长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任何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总抓手,努力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整的党内法规体系,牢牢把握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以系统、整体、协调的举措实施系统工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相结合,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相统一,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率先突破法治政府建设这个重点任务和主要矛盾;必须以责任担当和运作规范为主线,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须抓住关键重点问题,切实解决亟需解决的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问题;必须以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来引领法治实践。

法制兴邦,法治兴邦,法治强国。习近平的法治思想为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法治轨道。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面试金句类备考:文化

2024-03-22 14:53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