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持续不断造福人民

华图教育 2020-11-18 20:01

一、【背景材料】

关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群众调查情况,详细了解重庆武隆交通状况,亲切慰问湖北恩施发展好富硒产业……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代表委员面前,这些感人的情景,展现了领导干部对人民深切的感情,彰显了我党不变的为民初心。"我们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内蒙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真情去解决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这是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解读分析】

建国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人民过上好日子。”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党要为人民谋幸福,人民群众什么方面不高兴、不高兴、不满意,我们就从哪方面着手,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亿万群众基本生活兜底;解决世界上最困难的就业问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突破1300万人;解决世界上最复杂的扶贫难题,到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脱贫,全面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新发疫情,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严重,都决不能放弃救治;十八大以来,始终不渝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来之不易的成就,兑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

目前,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冲击,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要不断造福于人民,就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手边,切实把这件事落到实处。两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把民生放在首位的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把经济基本盘放在首位,把民生放在首位,把实事办好。怎样稳定和扩大就业?怎样改善基本医疗服务?怎样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怎样加强基本的民生保障?怎样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在每个问号后面,都有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解忧。我们应该努力克服疾病暴发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加努力地解决突出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做好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支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视察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百姓办实事的多少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实,把造福人民的好事办好,把造福人民的难事办妥当,这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忠诚。党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岗位,是由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了党和人民而做的事情,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建立一种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求名利,切实做到为官有为,为民谋福。

由“能够吃饱肚子”到“能够吃‘净粮’”,再到“能吃细粮,还能常吃肉”,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这代人有一种情结,扶一帮老百姓特别是农民走上了幸福的道路。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现在,脱贫攻坚已迫在眉睫,全面小康已是大势所趋,美好的日子还未到来。不管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我们都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地为人民谋利益,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美好,生活越幸福,这是共产党人的心声,也是我们的使命。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面试金句类备考:文化

2024-03-22 14:53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

2023中央遴选备考,公文类文章写作技巧分享

2023-04-20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