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保健策略。建设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关键在于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改革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持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六月二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切指出,只有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高防治救治能力,织密防卫网,筑牢防卫网,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障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才能立足于防得更准更有效,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职能定位,提高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二、【解读分析】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用中国式方法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世界性难题,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使我国公共卫生的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在卫生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对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坚持、继承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这工夫还没生病。”要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保健和健康服务,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在此次突发的肺炎新发疫情面前,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要建设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强化薄弱环节。构建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其技术、能力、人才等方面的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城乡社区的联动机制,巩固联防机制的基础;创新医防协作机制,形成人员、信息、资源共享、监督与管理相互制约的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加强对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的早期监测与预警能力,提高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提高实时分析和集中研判的能力,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定向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等法律的修订和制定,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得力的疾病预防控制执法机制,普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爱卫会是我们党在卫生防病工作中运用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伟大创举。我们必须认真总结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教训,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方法,推进由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的转变,解决好全局性、长期性的关系人民健康问题。应结合各地实际,从整体上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创建卫生城镇。提倡健康、健康、绿色和环保的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应积极推进卫生政策的整合,将生命周期卫生管理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社会动员的有效途径。
体育健身是立身之本,人的健康是立国之基。以预防为主,改革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灾害发生前,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卫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