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加强全民普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培育法治文化,培养法治精神。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只有不断深化对法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树立信心,坚定信心。
二、【解读分析】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法治的文化特征。中国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文化遗产。先秦时期,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系统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典,唐朝的法律广泛影响了东亚。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文明概念被铸造在流传下来的法典中。中国法制历史悠久,辉煌灿烂,至今仍闪耀着文化的光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揭示了法律现象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法律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法律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的基本方略,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法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把全面法治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安排、系统规划、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谱写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推动法治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全社会法治意识和精神显著增强,法治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助于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法律让世界变得安全,道德让人感觉良好。法律和道德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建设法治文化是实现法律与道德互补、法治与德治互利、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用道德滋养法治文化。一个国家没有美德就不会繁荣,但一个人没有美德就不会正直。再多好的法律,也只有转化到人的内心意识里,才能被人遵循。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对法治的认可,根本上是对良法所蕴含的道德价值的认可;我们重视法治文化的培养和实践,这是由于道德意识的提高。道德具有教育作用,是法治文化的重要支撑。建设法治文化,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全社会强调和遵守以德治国的文化环境。
法治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社会文化基础。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不断增强我国法治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弘扬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法治文化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通过教育、引导、熏陶和启蒙,将法治精神和信仰内化为内心,外化为实践的过程。建设法治文化,就是教育和引导社会全体成员树立对法治原则的认同,尊重法治的价值,倡导良法和善治,将法治融入内心,扎根于头脑,落实于行动,弘扬法治精神,坚定法治信念,成为法治文化的坚定信徒和忠诚实践者。培养法治观念。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价值观与法治的价值观是相互联系的。营造尊重法律使用、遵守法律的浓厚文化氛围,就是要充分发挥法治价值观对人的激励、启发、引导、约束和激励的强大功能,培育全民法治理念,推动法治文化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