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华图教育 2020-11-13 18:53

一、【背景材料】

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的重要方面。高水平的社会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昌明、生态优化提供重要支持。人民生活质量是反映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面向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提出坚持实现、维护、发展最广泛的人民基本利益作为发展的起点和立足点,尽力、量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共同建设共享的社会管理体系,坚定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民全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提高民生福利、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明确要求,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量、更实际的措施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二、【解读分析】

它涉及人们对社会各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等社会发展领域,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指标。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建设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1990年达到“低人发展水平”的国家,现在已经达到了“高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国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城镇新增就业6000多万人,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3亿,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近十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新任务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的交往方式,使社会观念、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全面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努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即将开启,我们要继续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扫除影响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体地说,应该抓好以下几点。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获得性。一是要抓住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痛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坚持和完善各项民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使儿童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建立制度、机制和配套保障措施,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建立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激励机制,构建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的教育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优质、高效、公平、可持续和安全的发展。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建设,多层次、多元化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健全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当代社会,应是充满活力和秩序良好的社会,呈现出活力与秩序的有机统一。应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坐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社会每一个细胞都能健康地运转,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和谐稳定建立在基层,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亲善、友好的社会心态。

扎扎实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中,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是,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一定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朝着更加积极有为的目标努力。坚持以人为本,,量力而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促进人民在持续发展中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扩大民生红利,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总而言之,“十四五”期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民生活的基础性、系统性工作,以高水平的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

【体制杂谈】体制内这十个部门千万不要去!

2024-01-02 15:12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2021-01-26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