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我国五年规划编制的特点与启示

华图教育 2020-11-13 18:34

一、【背景材料】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用中长期规划特别是五年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编制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在五年规划(计划)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五年计划是国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指南。作为党执政的重要途径,中国五年规划的编制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

二、【解读分析】

强调战略性。五年计划(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发展战略高度一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规划编制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战略性,是因为它不局限于某些产业或某些地区,而是在新的历史方向上展示了我党整体的执政思路、执政理念、执政风格,是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表现,是未来五年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一些计划(计划)的起止期限还不到5年。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纲要年限长达15年,不仅主要关注20世纪的最后5年,还兼顾21世纪的最初10年。其目的是顺利连接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发展阶段,保持三步走战略的连续性。

把握宏观性。五年计划(计划)是统一全球的计划,其重点是计划未来五年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球的重要问题,包括发展思路、指导方针、地区协调发展等,确定了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重点。计划(计划)的宏观特征,明确指导各种活动主体,使国内外、党内外各界人士、各种企业对未来党和政府应该做什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中央政府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政策支持等,初步判断,自己的目标和行动

明确的政策性。今后5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战略重点,计划(计划)提出基本政策和保障措施,确保党中央计划和建议落地。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实施、支柱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水平提高、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国家大力支持具体政策,为市场更好地配置资源、地方或部门提出辅助执行方案提供了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开始制定5个5年计划。除了一五规划外,其他计划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公布,但这些计划在当时的经济建设中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个时期,五年计划的编制一直在继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掌握了每年经济方面的主要数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四个现代化也一直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目标。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五年计划的编制逐渐走上正轨。从六五到十二五,这七个五年计划(计划)正式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发表,全面实施。从六五开始,计划(计划)的编制开始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重视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重视经济效益的变化。前段时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我国经济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贸易规则、能源地图、地缘政治环境等深刻变化,党和国家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制定了这一计划。目前,十三五计划全面结束,十四五计划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我国历史上一定会留下浓墨重彩。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华春莹——温柔中尽显力量

2024-03-18 17:50

中央遴选考试科目有哪些?有哪些题型?

2023-10-04 19:18

【遴选范文赏析】保护动物福利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2020-12-11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