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非常关心食品生产和安全。”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强调,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毫不放松地搞好粮食生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创造更多经验。这一重要指示,对于我们扎实做好“六保”,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取全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解读分析】
仓颉固,天下安。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十六连收”。中国粮食产量从1982年的3.55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6.64亿吨,增长87%。今年以来,尽管新冠肺炎受到肺炎的影响,但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的稳定生产和供应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的夏粮又获得了丰收。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长24.2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稳步增加,田里庄稼长势良好,可以争取好收成。总的来说,中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丰富,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应,构筑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的。手里有饭吃心里不慌是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新理念,确立了自力更生、保证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这次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那么严重,但我们的社会一直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定供应是不可或缺的。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充分发挥“三农”的压舱石作用,依靠自身力量确保自己的饭碗,就能赢得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主动权,为保持经济持续复苏和社会整体稳定奠定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个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一年,是我们全面战胜贫困的一年。从明年开始,中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意义重大。全力以赴搞好粮食生产,稳定三农基本形势,确保粮食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更优质、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体系,加强对“米袋”省长负责制的考核,加强对粮食市场价格的监测和监管,加快实施“科技储粮”战略。我们要抓住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优化农产品结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一体化设计和推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重点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实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人民是国家的基础,谷伟民是生命。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人民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不移地承担稳定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就能为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提供有力支撑,在决定性战役中战胜贫困,推动中国船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