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目前全球疫情爆发,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坚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事情上,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在当前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中,要把重点放在办好自己的事情上,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二、【解读分析】
察势者聪明,乘势者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变的大变化之中,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世界在这场疫情的冲击下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面临着更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经济全球化风起云涌。把扩大和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动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必须深刻认识到,建立完善的内需体制,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这是应对疫情冲击、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大经济体的优势在于内部可循环。我们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庞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一亿多市场主体,一亿七千万多受过高等教育或具备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以及由四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等组成的国内超规模市场,正处在新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为保障,可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等各个环节更多地依靠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推动总供求在更高层次上达到动态平衡。应加快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形成更多新增长点和增长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的新发展格局。
开明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大刀阔斧。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决不能闭门造车、闭门造车,要充分发挥内需潜力,让国内外市场更好地联通起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强更持续的发展。与此同时,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并不矛盾,国内循环越顺畅,就越有利于构建新的开放格局,形成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长期来看,经济全球化仍是一种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惠互利是一种长期趋势。尽管当前国际保护主义思潮抬头,但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立场,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的开放与合作,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我们的民族曾经经历过许多苦难,但从未被压垮,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苦难中成长,从苦难中奋起。这条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动员能力强、综合实力强,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的有力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