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以造福人民为己任,以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视察时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得舒心、温暖起来。总书记视察时,要求科研人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里的熊猫”,让它永远造福人民;指出要积极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模式;也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心,对基层发展和民生工作的精心指导,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鲜明的人民立场,真诚的为民情怀。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的行动中,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中。
二、【解读分析】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面对疫情的影响,要扎实做好“六保”,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并逐年逐一落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全面加强稳定就业措施,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突出高校毕业生、军队离退休人员、农民工和城市贫困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越是面临困难和挑战,越是要守住民生底线,保持基本民生。要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加强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谁也不能少。今年要脱贫,必须坚决克服疫情影响,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再接再厉,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要针对突出问题,制定明确政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继续以“三区三州”等深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扶贫项目,采取有力措施,啃下最后一根硬骨头。要巩固和提升扶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的整体稳定,防止贫困回归和创造新的贫困,促进综合扶贫与农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社会主义是造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和人民群众的不懈斗争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反贫困斗争的全面胜利,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放在心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治体系和机制,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的高效协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目前,全国防洪已进入“七降八升”阶段,要统筹规划,确保南北河流安全,切实做好防洪救灾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肩负起促进一方发展、保障一方和平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防汛抗灾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切实抓好防汛抗灾各项措施。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会把他们放在心上。”近日,美国某知名公关公司发布了一项信任度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的信任度达到95%,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扎根于人民,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我们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