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大幅度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有助于规范和释放新能源市场活力。长远来看,将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管理条例"是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较为务实的扶持政策。"国家客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进入这个领域的市场主体比较多,需要相对严格的政策规范发展。目前行业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设置过高的行业门槛对行业发展不利。在新政策确立了产业界限之后,能让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二、【解读分析】
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活动,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7年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相关准入管理规定。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件事后监督,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修改准入规定部分条款。
与2017年准入规定相比,《管理规定》有以下两个显着变化。首先,《管理规定》删除了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根据2017年版准入规定,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的企业应符合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和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核要求》。
这项新规定会带来什么好处?据介绍,前期设计开发能力是获得生产资质的重要环节。在新兴汽车企业中,一些汽车生产由于没有生产资格而采理生产的方式。此次删除设计开发能力相关内容,有利于大大降低新资本准入门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型、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措施。降低了门槛,减少了对新企业的束缚,但并不意味着汽车行业技术门槛的下降,而是表明企业准入审查的重点监督方向从研究开发能力转向了产能、质量和一致性控制能力、售后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
其次,《管理规定》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产的上限时间从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新政策将于2020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有利于传统车企的转型发展,合理利用传统车企和产能,也有利于降低新进入企业的准入门槛。过去设立一年的中断生产时间比较短,不利于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机会,或者利用外部资源使企业再次发展。目前,一些合资企业面临合资外部产品投入节奏缓慢,形成长期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因此,一年周期短,设定两年周期合理。
《管理规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什么影响?业内专家认为,业内应该没有太直接的短期反应,短期内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也没有直接影响。因为从改善准入条件到真正的生产还有一个过程。但总的来说,它肯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