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热文】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青年力量

华图教育 2024-05-14 17:31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族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走向深入,解决关键领域的核心问题,越来越需要汇集多学科的智慧和力量,运用多学科思维、工具和手段去探索。这意味着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既能博采众长,又能匠心独运。近年来,我国将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信任和扶持,推动前沿交叉领域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为跨专业、跨领域、跨学科的通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倒逼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培养更有见解、更具突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是做“拼盘”,而是不同学科学术思想的交叉融合。对于有志于从事交叉研究的青年学子来说,需要对本学科之外的至少一个学科有较深的理解。只有真正掌握本学科范式,为原始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才有可能跨入别的学科领域。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除了需要为学生搭建起跨学科交流学习的平台和通道,不断拓展他们的知识边界,还要帮助他们提升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让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在探索书院制教育改革,意在加强通识教育,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通过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环境。

熟练掌握新型生产资料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同样是推动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资源。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离不开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也对培养青年人才探索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重大需求牵引和校地合作支持,积极探索学术引领和产业引领双驱动的发展模式。柔电中心在校内成立虚体研究中心,汇集全校中心力量,聚焦学术前沿,寻求原理性突破。在校外,以校地合作的方式成立新型科研机构,推动学术成果产业化发展。一手抓学术,一手抓重大需求、重大应用,通过“内虚外实”的方式将其彻底打通,由此构成良性循环。再如,深圳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技能提升行动,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努力探索形成社会多元力量一体共建、高度贯通的培养体系,以多种形式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了一大批能够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能工巧匠和行业翘楚。

能坐得住冷板凳、持之以恒深耕基础科学研究、锚定最重要最前沿问题迎难而上的青年学者,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基础科学是创新体系的大厦之基,虽然其在应用转化上比较缓慢,但仍需我们支持这种研究探索。只有基础研究做扎实了,积累足够的原创自主知识产权,才可以用原创的知识、能力、平台去生产有价值和创造性的底层“源”技术。例如,为了培养顶尖数学英才,清华大学成立求真书院,探索搭建数学领军人才选拔培养体系,提出培养有能力、有远见的通才,要求学生要真正耐得苦,对学问真正有兴趣。不断优化青年人才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人才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支持,增添不折不挠、迎难而上的底气和信心,真正挑战科学难题,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力量,助力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于光明日报)

扫码联系华图遴选老师,获取各地遴选考试备考资料,考情分析,笔试面试题!

相关产品推荐:2024年遴选公务员笔试龙腾尊享班

更多推荐

2024江苏省市直遴选公务员考情考务

2024-05-11 11:28

公务员遴选考试应该提前多久备考?

2024-05-09 16:39

【遴选备考】在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的讲话

2021-02-03 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