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遴选考试了,我得去看书提高下理论积累,嗯……看什么书呢?”“遴选经常让我们提出对策建议,我得去找找相关的资料,嗯……哪里有呢?”“遴选公告上说了,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嗯……怎么锻炼呢”
其实,经常会有同志们疑惑,我工作了三五年,熏陶也算充分、经验也算丰富、思维也算全面,怎么就答不出考卷上的题目?或许,你走过的那些路,只是匆匆走过了,其中如“沙中金粒、蚌中珍珠”的宝贵风景,你却没有停下脚步好好看一看、认真想一想。
在单位里工作,经常有一些事情被我们划定为“耽误时间”,比如我们的外出培训、事务工作;还有一些时间,被我拿来发呆、补觉。而一些感知敏锐的同志们,却能充分的利用、运用它们,也因此在遴选考试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这些“知”与“不知”,就是我们备考中的信息差。
单位培训是你政治理论的“大课堂”。在遴选的考卷上,很多人常羡慕别人随手引经据典、轻松拔升高度,而自己却只能平平无奇、黯淡无光。其实,别人的积累并没有想象着那么挑灯夜战、寒窗苦读。我们每年都会有两到三次外出培训的机会,所邀请的老师往往是某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术大能,或者他们干具体工作不一定有你效率高,但他们的眼界、视野、格局,对于理论政策的理解深度,也是你望尘莫及的。常会有一些同志觉得这些是“空谈误国”,但用最现实的目光来看,这些知识往往是你在考试的时候“求而不得”的。因此,不要继续在理论课堂上看视频、读小说、睡大觉了,用心听一听、用笔记一记,等上了考场,你会发现自己“文思泉涌”。
工作经历是你对策建议的“储备库”。众所周知,遴选的考试内容中,常出现的一类考题就是让大家针对题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对策或者建议。而这些问题,经常就是大家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平时解决起来得心应手,到了考场上书写的时候,就成了“满目疮痍”。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你做的很好,但总结的不够!”同志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么亲身经历了各类社会治理的活动,要么听到看到许多举措办法,但由于忙于自身工作,往往一带而过的忽略掉了,这不得不说是十分可惜的。如果你能在任务结束后、工作空档期总结下、记录下,把这些点点滴滴整理好,那么不论是实际工作,还是“纸上谈兵”,你都有了足够的“储备粮”。
上班下班是你思维逻辑的“练兵场”。在通勤这个事情上,基层的同志们普遍是没有什么压力的,县城的散步、骑车,市区的公交、地铁,个别的自驾出行,其实通勤时间往往都在15至30分钟这个范畴。在这个时间段里,同志们做的事情大多是看剧、刷文、听故事,这些时间看起来不起眼,如果以“年”为单位,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如果,这个时间换一个用法,它能发挥什么价值呢?你可以想明白一条社会新闻背后的本质背景,你能预设到某个现象即将演变出的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你能搞清楚一个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而你关注的社会热点、群体事件,一旦变成考试的背景资料,是不是就会让你的答题变得精准高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真的没有什么知识是白学的,真的没有什么思考是无用的,真的没有什么积累是浪费的。
或许,从今天起,你可以尝试下,抹平这些“信息差”。
扫码联系华图遴选老师,获取各地遴选考试备考资料,考情分析,笔试面试题!
相关产品推荐:2024年遴选公务员笔试龙腾尊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