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年,既面临着新冠疫情大事件下带来的危机,又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波涛,更有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挑战。新时代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式,唯有紧紧抓住“创新”的牛鼻子,才能直面危机与挑战,谋求新发展,新机遇。
“风物长宜放眼量”,创新是百年大计。从198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鲜明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如今更是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我国七大战略之一,无一不彰显了国家对创新驱动的高度重视。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时,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我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时,我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创新从来不是一个口号,中国有着创新的历史和文化基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科技领域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是根植于中国人民灵魂深处的种子。中国高铁作为创新的一大名片,拥有自主知识产产权,并以80%以上的核心技术标准引领国际标准,实现科技成果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彰显中国的创新能力。无独有偶,在移动支付、无人机、生物医药、分享经济等方面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有着比国外同类产品更好的用户体验。“上至九天揽月,下至五洋捉鳖”的累累科技硕果也让中国扬眉吐气,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为此,各地纷纷出实招,谋求创新发展。浙江以“一强三高”为目标,即以创新强省为工作导向,以高新企业、高新技术、高新平台为重点,加快打造“互联网+”和生命健康两大科技创新高地,全力打造创新型省份;“十三五”期间,江苏省不断加强基础研发投入,积极突破“卡脖子”环节,到去年底,在空间科学、核心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的突破才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过往皆序章,未来更可期。唯有进一步营造创新驱动的良好环境,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变革,国家制造,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早日步入世界科技强国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