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乘马》言:“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与攻坚期,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中,要求党和国家必须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方可成就伟大的事业!
伟大事业,要生于虑,怀有忧患意识。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一大成功经验就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跳出传统固化模式的框子,主动融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世界竞争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在历史的奋进途中,不乏骄傲自满者,亦不乏畏缩退却者,唯有居安思危,怀有敬畏之心,方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伟大事业,要成于务,选择务实担当。伟大事业需要基础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主动性,避免一个“浅”字。不下去是官僚主义,下去了走马观花转一圈,仅仅了解一些表面情况,收集一摞素材,发现不了问题、拿不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就是形式主义。随着贵州脱贫成功,全面小康取得重大成就,但脱贫不脱责任,中国梦的征途仍是星辰大海,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肩负责任。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怀爱国之心,方能绘就更新更美的发展图景。
伟大事业,失于傲,拒绝骄躁虚浮。“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的告诫,今天读来仍令人警醒。当下不少年轻人心态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总想一鸣惊人;学习上静不下心、安不下神,只想立竿见影;工作上闭门造车、拍脑袋决策,甚至热衷于投机钻营。党员、干部不能走“终南捷径”博取所谓的“政绩”,因为捷径常常是歧途,甚至会让人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年轻人也不应人浮于事,凡事脚踏实地,方能落子无悔,见成效。“三严三实”正是共产党人修身之道、言行之则、成功之方。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不改,“生于虑,成于务,不失于傲”应是所有共产党人的衷心践行。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困难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惟有“生于虑,成于务,不失于傲”方可不被历史长河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