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坚定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_遴选笔试备考

华图教育 2023-03-18 17:54

坚定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四川省省长 黄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四川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现代化之路。

(一)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形成从发展理念、工作布局到政治监督、再到考核评价的一整套闭环体系,引领和保障我国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提出新发展理念,提供高质量发展科学指引。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赴广东考察时强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2013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新常态”重大判断。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2021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高位部署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大标题,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这些重大部署和鲜明导向,从摆位上提升、从工作上聚力、从政策上支撑、从责任上强化,形成了全党全国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抓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突出政治监督,强化高质量发展纪律保障。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首先“看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部署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全会公报把“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强化政治监督”摆在今年八项重点任务的第一条,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体现的是硬性要求和刚性约束,传递了从政治上看待经济工作更加强烈、更加鲜明的政治信号。

构建考评体系,发挥高质量发展“指挥棒”作用。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组织对各省区市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并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指标设置上,主要是把新发展理念要求具体化、定量化,落实坚守红线和底线的要求,既有利于各地准确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又发挥了政绩考评的激励引导作用。

(二)

近年来,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和部署要求,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找定位、塑格局、培优势,紧扣省情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坚决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双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为四川奋进新征程带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推动双圈建设过程中,把握人口和经济向城市群都市圈集中的演变规律,把提升成都都市圈带动力摆在突出位置,支持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复实施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强化与重庆“双核联动、双圈互动”,提升优势区域承载能力。每年召开 2次川渝党政联席会议,160个共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联合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43项便捷生活行动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两地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坚持以双圈建设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支持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立足资源禀赋特色发展,推动形成优势地区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欠发达地区加快追赶的区域协同共兴新局面。

坚持依靠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四川发挥科教大省、军工大省、人才大省优势,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去年,极具国家战略性、紧迫性的国家实验室在川挂牌设立,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成封顶,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效,国家大科学装置达到10个、居全国第3位,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95个。继“三线建设”之后,四川再次抓住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重大机遇,显著增强了为国铸剑的硬核实力,显著增强了创新驱动发展动能,综合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四川将传承发扬“两弹一星”和三线建设精神,勇当新型举国体制改革试验田,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求四川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四川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全面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强链补链工程,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着眼壮大几个万亿级的“当家产业”,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打造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元台阶。着眼打造几个世界级“地标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计划,成功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集聚形成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加快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着眼培育一批千亿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实施“贡嘎培优”和“珠峰攀登”计划,夯实制造业市场主体基础。注重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重视产业规划布局,从土地、能耗、环境等方面配套跟进,在全省范围内建圈强链,握紧拳头促进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国际竞争力。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四川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战国时期修建都江堰成就“沃野千里、蓄积饶多”的天府之国,成为秦统一中国的天下粮仓,此后一直是祖国的战略大后方。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川考察时要求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我们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采取“长牙齿”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确定并逐级分解下达带位置、带责任的新一轮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着力构建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的现代农业体系,按照“一带五区三十集群千个园区”布局,着力在“土特产”上做文章,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产业集群,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粮食产量时隔20年之后连续3年超过700亿斤,生猪年出栏重回6000万头以上。

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四川的战略新定位和重大使命,根本上重塑了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在全国开放全局中的位势。我们着力在开放发展观念上求新求高,依托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前沿和内需市场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着力在大通道大枢纽建设上求新求高,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进出川大通道总数达到41条,抢抓成昆铁路复线通车契机打造中老班列全国重要集结中心,开行中欧班列(成都)累计超1万列,四川正加快成为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着力在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上求新求高,推动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中小外资项目,货物进出口规模去年突破万亿元。发扬“敢为天下先”精神,纵深推进国资国企、农业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市场经济活力持续迸发,“投资西部、首选四川”正成为海内外富有远见卓识企业家的共识。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川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保住生态优势、提升生态优势、用好生态优势。按照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要求,铁心布置、铁面检查、铁腕执法,以铁的作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两高一低”项目一律不批不引,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趋势性好转,去年实现PM2.5和重度污染天数“双下降”,水环境质量创近20年最好水平。做好生态价值转化大文章,发挥四川好山好水好风光优势,高质量打造大熊猫和若尔盖两个国家公园,规划建设一批景色美、文化浓、原生态的世界级文旅新地标,今年春节假期四川旅游接待人数全国第一。围绕“水、风、光、气”,大抓清洁能源转化。四川水电装机规模近1亿千瓦,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出自四川。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规划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全部建成,总装机容量达到4646万千瓦,是三峡电站的两倍。特别是去年白鹤滩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上游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坚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四川是天府之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灾、全年防地震。在四川工作,就得“时时放心不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防灭火“四问”警示和“不能屡屡重蹈覆辙”的郑重告诫,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出台史上最严防火令,建立健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打赢了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从最坏处准备,从最细处着手,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有序有力有效应对三场6.0级及以上地震,过去5年因灾死亡、失踪人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的5年,有力守护一方平安。

刚刚过去的2022年,面对一系列严峻考验,全省人民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经济运行走出一条震荡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坚强曲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9%,增速在6个经济大省中居第4位。今年开年以来,紧紧围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目标,全力奋战“开门红”,全省经济迎来强劲复苏势头。四川发展取得巨大成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使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三)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要提高到8万亿元、再上3个万亿元台阶,高质量发展要实现明显“进位”。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面临风险与挑战的远征,还有许多“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需要我们去攻克。闯过高质量发展这个历史关口,是必须回答好的重大时代课题。

始终在站位全局和服务大局中挑大梁作贡献。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地方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任何时候谋划和推动四川发展都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一条一条严格对标对表,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干,中央要求的必须干好,做到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始终在挺膺负责和顽强斗争中破难题开新局。把敢担当作为检验忠诚的试金石,自觉做到担责、担难、担险,用铁肩膀挑起硬担子。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正视和下决心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问题,决不搞击鼓传花,决不甩包袱。建立经济责任体系,优化考核评价指标,更好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各地坚定转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

始终在把握大势和守正创新中强本领善作为。把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川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聚力抓塑造格局、奠基长远的大事。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和经验弱项,善于在复杂环境和多重约束下解决现实问题,善于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始终在崇严尚实和真抓实干中见实效创实绩。坚持实践检验标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全面掌握实际情况,找到管用办法。坚持行胜于言,反对空喊口号、机械执行、消极应付等不良倾向,当实干家,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更多推荐

深化改革补齐“三农”短板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5-10 17:28

【遴选笔试考点】2024四川省市直遴选考试考点

2024-03-14 15:13

2022四川省直遴选选调公务员报名数据统计(截止到3月30日17:00)

2022-03-30 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