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1978年高考改革、增加了就业方向与质量;着眼当下,“智能3.0”蔚然成风,催生一批新业态。但新时代催生了就业困难、焦虑、急躁、好高骛远等不良心态。其原因正是业态了解不清晰、急功近利使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道路千万条,各行各业都能成才。”因此,把握好业态的“风向标”,是走好人生“岔路口”的必要条件。
对于大学生,只有把好毕业择业“风向标”,才能走好青春的“岔路口”。大学生的择业观,并非一定要求想法固定、而是灵活选择方式;并非一定要求工作环境,而是实现自身价值;并非一定好高骛远,而是结合自己的需求。正如钱学森同志放弃优渥的深造环境,决心归国做贡献,谱写科研的壮美之歌;再如黄文秀同志放弃大城市就业机会,决心回家乡工作,书写乡村振兴华美之章。“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择业的意义在于学习知识、成就自我、造福社会,只要是利于发展、实现理想、创造价值的岗位就是好岗位。所以大学生应具备高瞻远瞩的视野、灵活多变的目标、自信平稳的心态。
对于商户,只有把好地摊经济“风向标”,才能走好疫后经济“岔路口”。疫后经济、百废待兴,地摊经济应运而兴,一改往日“过街老鼠、城管喊打”的尴尬局面,为商户提供了创收选择,增加了城市的烟火气息。然而,这种经济新业态是一把“双刃剑”,占道经营、卫生堪忧、缺斤少两、秩序混乱等乱象时有发生。商户缘何产生如此多的乱象?关键在于是否“出格”。商户们理应清楚,在开办地摊经济增收创益、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如果不规范自己的行为、不配合政府的工作,无异于“竭泽而渔”,影响信誉、发展与秩序。所以,商户应具备严格规范的自觉、配合管理的态度、诚信良好的经营。
对于乡村,只有把好乡村引才“风向标”,才能走好乡村振兴“岔路口”。乡村引才工作是吸引人才入住、留住人才脚步、人才带动农民的结合体,三者缺一不可。“蝴蝶效应”提醒我们,任何大的发展趋势均由小的因素发展而来。在乡村引才工作中,若想吹好乡村振兴的“春风”,就必须重视人才这个“蝴蝶”的吸引,并使其发挥效用。不过受公利心理驱使下,“引才”异化为了“抢人”,推出了华而不实的政策,削减人才福利待遇,此举不进得不到人才的青睐,何谈乡村振兴的未来?所以,乡村应具备长久有效的机制、真心实意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眼光。
新经济业态的兴起,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在此背景下,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世界中,擦亮眼睛,把好业态方向,发展才少些弯路,未来才更加光明。我们要始终相信,方向把握好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定能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