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前,一位印度僧人在嵩山五乳峰的一个岩洞中坐禅。传说他坐禅时,面对石壁,两腿盘曲,双手作弥陀印,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后,飞鸟在他的肩上筑巢他都不知,直到开定后才起身走动,待疲倦消失,便继续坐禅。如此坚持9年,以至于在石壁上留下了他坐禅的影像。后来,他授予弟子慧可《楞伽经》四卷,使禅宗得以在中国流传。此人便是在佛教史上被称为“禅宗初祖”的菩提达摩。
“达摩面壁”的故事生动说明了修行佛法、得成正果要有定力。扩展开来细想一下,人们成就任何一项事业、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又何尝不需要定力?学文者需要定力,有定力方能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潜心钻研,有所成就;习武者需要定力,有定力方能不怕苦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高超武艺。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持定力是一种目标持久、信念执著的良好心态和处世方式。有了定力,就有了力量,任何艰难困苦都变得微不足道,任何干扰诱惑都不能动摇初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比常人具备更强的定力是其成功的最大秘诀。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0年浩劫中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怨天尤人,而是保持定力、坚持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听不见,就把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没有定力,难成大事。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例子,有的人构想美好人生愿景,规划宏伟人生蓝图,但心猿意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一事无成;有的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不是奋发有为、愈挫愈勇,而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厌世,结果蹉跎岁月、毫无建树。甚至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定力,理想信念动摇,经不住利益诱惑,突破道德、党纪、法律底线,锒铛入狱,前程尽毁。
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个人发展需要定力,一个民族和国家也是如此。实现国家发展目标,也需要保持定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秉持清醒坚毅的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反观有的国家,并不是没有发展目标、美好蓝图,但由于在行动中缺乏定力、不能坚持到底,终究难成大业。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明证。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大厦倒塌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共产党人在资本主义的攻击面前、在各种思潮面前,理想动摇、信念滑坡,丧失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定力,随波逐流,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新的发展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实现战略目标、创造美好未来,必须有定力,尤其要有战略定力。特别是,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风云变幻、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外嫉妒眼光、恶意中伤逐渐增多,“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不时出现。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不为纷繁复杂的现象和思潮所迷惑,不为短期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清醒坚毅的战略定力,确保战略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