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驱过度包装之霾,畅质朴勤俭之风 遴选笔试备考

华图教育 2022-08-07 03:38

尚华、尚美是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在古代社会,只有权贵人家才能享用华服美器,而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那些纷繁奢华的事物也随“堂前燕”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与此同时,社会转型加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商品过度包装就是其一。

过度包装尤为突出的表现在礼品方面,例如茶叶、酒品、化妆品、月饼、以及保健品等,反过来讲,自购自用的商品则很少有诸如此类的现象,有人笑谈这正体现了中华“礼仪之邦”的文化。

社会上对此也颇有争论,一些人认为,过度包装带来的污染和浪费是有目共睹的,稍有环保意识的人都会站出来予以抨击反对。确实,包装本身的功能就很单一,从字面讲就是包裹容纳,商品使用之后就成为了垃圾,而过度的包装也就造成过量的垃圾,特别在节庆假日,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并且包装垃圾很多都是难以自然降解的材料,造成的影响是持久、甚至不可逆的;而另一方面,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在没有更多价值的地方,既造成浪费,同时也增加了成本,最终还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特别是在礼盒内大量填充泡沫等物的行为,则与欺诈消费者无异。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可以理解。诚然,包装并没有错,美观的包装既是审美的需求,也是竞争的产物,然而凡事就怕过犹不及,揭开“过度”包装的面具,其实质是对奢靡之风的怂恿,是盲目攀比的推手,更是变相腐败的手段。诸如“红木礼盒月饼”这样的包装已经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而是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行为。深究此类过度包装的原因,虽然有利欲熏心的商人在推波助澜,但真正作祟的其实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的虚荣心,放之社会便形成了一种所谓的“面子文化”。一方面,人们通过购买、馈赠等炫耀行为,寻找自己的优越感,却不知自己已经沦为商家的宰割对象;另一方面,假借“礼尚往来”之名,行权钱交易之实,败坏党纲法纪。

因此,对于这样的现象应该予以严正的批判与有效地遏制。目前,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建章等手段,对商品包装设计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有效的制止了此类现象的发生;同时,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念也渐趋国际化,追求质朴简约成为新的风尚,对此政府仍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重点从宣传教育手段入手,借势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尚勤俭,戒奢靡,这样双管齐下更有效率。勤劳俭朴不应该仅仅是承载于个人的优秀品德,也不该只是口号中的优良传统,而应该形成一股新的风气,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稳住社会的根基,人民的信仰。

过度包装只是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的小插曲,但是它的确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反思,在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今天,唯有以健全的法制建设为基础,科学的宣传引导为手段,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社会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去。

更多推荐

【遴选笔试热点】银发经济浪潮下,公务员遴选考试的新视角与策略

2024-07-29 16:44

【遴选热文】从“红岩精神”中汲取基层奋进的力量

2024-07-16 13:47

【地方遴选政策理论】发展特色小吃还需法治撑腰

2021-08-30 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