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市人大常委会王志厚在长春市与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对接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志厚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简要讲三方面意见。
一、开局良好、初见成效,对接合作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自2021年1月27日,长春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与各地市州签署对接合作协议并开展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有效落实下,一批产业项目相继的落位开工、一批重大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协同推进,一方案、五清单的合作机制得到了有效的实施,我们与各市(州)共同谋划的210个项目,有108个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接合作取得了阶段性、实质性、标志性的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靠前指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统筹,俊海书记每到市州调研工作,都专门听取长春市对接合作工作的汇报,并多次作出重要的批示,并在11月24日在四平市召开的推进会上,讲了五方面的重点意见;韩俊省长、靖平常务副省长多次批示,并调度推进全省对接合作工作的情况。长春市委市政府也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的决策和部署,志军书记上任第一周就组织召开了第二次领导小组会,并利用双休日休息时间,亲自带队,跑遍各个市州进行实地对接;子联市长到长春工作之后,高度重视对接合作工作并亲自安排部署,到市州开展对接合作。两位一把手为我们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海英、连东、葛龙、炜姝等同志也按照工作职责分工,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共同推进对接合作工作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果。
二是得益于各个成员单位的担当作为。首先是各开发区较好的发挥了主体职能,与各市(州)形成了19组对接关系,全面推动了对接合作工作。长春新区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市(州)对接,就全力提升新区与各地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等进行考察交流,其中金赛药业、长光卫星、延吉市融资平台等合作项目均成功落地。中韩示范区结合中韩城市馆开馆以及氢能源走廊建设合作项目,为延边州、白城市两地开展合作拓展了空间。汽开区协调一汽集团为辽源、四平等地落户招商新项目零部件企业扩大采购份额,结合中德大会开展“汽车产业大对接活动”,达成合作项目7个;经开区完成了艾仕得涂料向吉林市产业转移,积极推进现代农业项目特别是中农阳光智慧农业项目建设,举办了医药大会,促进了医药产业互融共建,并组织50余家企业开展了三次商会、企业“市(州)行”活动。净月区旅游集团、伪满皇宫与长白山旅游股份公司、天池国旅有限公司串联两地景区资源,实现门票互联合作,共同谋划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市直各成员单位都能按照自己的职责,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组织部积极开展与各地市州的干部交流;发改委克服多重压力困难,做了大量的调度、指导、协调、推进等工作;工信局、旅游局把工业项目对接合作工作和长白山旅游、吉林市冰雪旅游和西部生态旅游有效对接,实现双廊双线推进;合作交流办、科技局、人社局、交通局等部门围绕各自职能,与开发区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推动对接合作不断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果。
三是得益于各市(州)的主动作为。各市(州)充分挖掘产业和资源优势,谋划与长春市开展合作,特别是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能源特别是氢能源领域,在现代农业领域,在科技和人才对接,包括现代服务业和旅游和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平台合作上,涌现了一批成果。打造了一批优质项目。聚焦平台园区建设。重点推动创新平台、开放平台、展会平台、金融平台、物流枢纽平台、公共服务平台6大平台全面建立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四平市与长春共建汽车产业园,共同引入7户企业入驻,延边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与中韩示范区、通化内陆港与兴隆综保区分别建立战略协作关系。聚焦扩大生产配套。围绕一汽500公里半径排产、产能、配套、结算、人才、创新“六个回归”,吉林碳纤维座椅骨架、四平商用车线束、辽源利源精制铝等20余户汽车零部件企业进一步扩大配套份额。聚焦开展科技创新。主动与吉林大学、光机所、应化所等进行对接,延边大学与长光卫星开展校企合作,吉林、松原等地与中农阳光开展技术合作等项目已成功签约。聚焦实现资源共享。谋划实施白城—长春合作产业园区、分布式新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等项目,长白山、北大湖景区与长春建立滑雪联盟,长春冰雪新天地与吉林市万科松花湖签订合作协议。聚焦推进人才共享。双方互派挂职干部,这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做了大量扎实工作,共筑合作发展桥梁,人才要素共享机制初步建立。
四是得益于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按照“一方案、五清单”的要求,有效开展对接活动,滚动推动五个清单的合作项目,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对接合作取得新突破。首先是在高层互动上实现突破。市级领导开展3轮40多次走访,行程达到万里,一把手定蓝图、定规划,提升了大家对接合作的重视。一汽、亚泰、皓月、旭阳等企业主要负责人分别赴各市(州)开展合作洽谈,各层面开展互访300余次,实现整体联动,其次是在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聚焦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六城联动”,与各市州资源禀赋有效结合,谋划的项目有的放矢,近一年时间共谋划项目210个,总投资3500亿元,有实质性进展的项目已达到108个,投资955亿元,成果显著。再次是在对接机制上实现突破。按照“五化”工作要求,制定了一个“对接合作实施方案”和“五张清单”,并工作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各地成立了工作专班,探索建立了联合招商、信息共享、产业合作等机制,实现了“常态化、项目化、机制化、专班化”。
二、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努力破解对接合作中的短板和弱项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对接合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从提升政治站位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还需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深化认识,不断提高对接合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一是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长春的实践。对接合作工作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推进创新发展、协同发展、共享发展的需要,通过抓对接合作,就是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对接合作是推进“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到去年为止,吉大与市州合作有效推进,一汽与市州对口合作有效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和人才大会上又提出中科院长春分院与市州对接合作,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对接合作工作又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全新布局,从四个层次全面推进“一主六双”战略有效实施。
三是落实长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全面贯彻党代会精神,打造长春市现代化都市圈和“三强市、三中心”,实现“六城联动”,推进“十大工程”,既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更需要市州为我们提供支撑和积聚。如打造消费中心,不单纯是长春906万人进行消费,而是带动全省2400万人到长春消费。文化创意优势在长春,但是辐射在全省,需要各地联动,协力推进,切实把其他市州带起来、辐射好,实现协同发展,既是支持全省,也是支持长春自己的发展。把新一年的对接合作落实好,就是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通过一年的对接合作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一是具体落地的项目中有支撑性的产业类大项目少,还需要围绕“六新产业”和“四新设施”深入挖掘,进一步加大力度,谋划和建设一批重大合作项目。
二是共同招商开展不够,方法不多,还需要在扩大联合招商、以商招商规模和力度上下功夫,创新招商机制,形成招商合力。
三是对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的利用不够,需要进一步把长春的科教资源优势、科技创新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平台、科技金融等方面优势延伸到对接合作中区,加强与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分院等高校和院所的合作,切实将“学、研、用”落地为合作项目。
四是共同谋划大项目还不够,社会各界参与度还不高,还需要引导科技、医药、农业、金融等领域的企业加大参与力度。
五是合作双方互派干部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还需要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既要做好对接合作的参谋长,又要做好招商工作的先行官。
六是部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还需加强,还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职能,把对接合作纳入日程,统筹协调、积极推进,为合作项目落地做好保障。
三、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对接合作工作新局面
玉汝于成,唯有奋斗。去年的对接合作工作已经开了个好头,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今年,是深化对接合作工作,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关键一年,志军书记对如何做好对接合作工作一会还要做具体的指示和要求,子联市长一会还要做具体的部署。这里,就做好下步对接合作,我从理念和重点作把工握上提“四个需要”,和“六个要靠”。
第一,对接合作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复制,需要我们大胆的创新和实践。第二,对接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春与全省各个市州共同配合,共同参与。第三,对接合作是一个全局性工作,需要我们做好统筹,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放眼全省,服务全省,弹好钢琴。第四,对接合作是互利双赢,不是单赢,实现互利双赢,需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和全局的角度,既要积极破解难题,又要勇于担当和奉献。
做好今年的对接合作工作,关键需要做到六个方面:
一要靠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事在人为,业在人创。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这是新时代进一步优化我省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长春作为“一主”核心区域,要发挥好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要素优势、平台优势、人才优势。“一主六双”强调的是“全省一盘棋”,打的是“合作共赢牌”,长春作为省会,必须在立足优势中发挥辐射能力,在互补共享中提升发展层次,在协同发展中共享合作成果,助推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落地生根。
二要靠谋划大项目,以项目统领合作。必须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看成败,围绕贯彻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结合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规划,共同谋划大项目,实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突出重点、深化合作,努力实现双赢。
三要靠共同招商引资。要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与各市州再谋划引进实施一批企业扩能、园区扩容、生态扩展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做大做实项目盘子。在招商引资中要坚持统分结合,坚持整体的项目移植进来,具体项目按照精细化产业分工,细化分工,细化产业链条,把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实现整体项目落位,龙头龙身龙尾统筹摆布,合理布局。
四要靠共同落地项目。围绕加速实现“六个回归”,聚焦汽车及零部件、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落实一批延链、扩链、补链的项目,使优势产业更优、传统产业变强、新兴产业做精,协同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对已经谋划实施的210个合作项目,已签约的要加快落地,已落地要加快开工,已开工要加快建设,尽快形成实际投资增量。扎实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五要靠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发挥长春市的科教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以及地市州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各市州共同推动创新、开放、展会、金融、物流枢纽、公共服务等“六大平台”建设。围绕吉林自贸区、国家农高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物流枢纽等平台建设,加强区域间产业技术经贸合作,不断提升合作的溢出效应。今年,要结合汽博会、农博会、电影节等重大会展活动邀请各市州参与进来,在宣传推介、招商引资等方面协同合作、互助互惠,推动平台共建共享。
六要靠创新和创造。创新创造是激发合作潜能的关键,要创新合作方式,借鉴发达地区对口合作模式,积极探索新型对接合作模式和跨市(州)合作开发机制;要加快协同创新。发挥我市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对接整合各市州创新创业资源,支持一汽、吉大、中科院长春分院、光机所、应化所等大企大校大院大所深度参与对接合作;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资源配置和市场培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广泛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合作,通过激发市场活力实现共同发展;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开展对接合作的重要抓手,复制推广长春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为合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