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公民环保“知易行难”

华图教育 2021-10-14 18:37

一、华图遴选背景材料

前期,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显示,66.88%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讨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71.97%的受访者在购买家电时,经常会选择节能家电;69.04%的受访者会采用绿色出行方式。数据证明,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崇尚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但同时,报告还指出公民环保行为存在场景差异,家庭活动中践行度最高,公共场所次之,工作场所最差,以律己为主,缺乏影响监督他人的意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实践多出于责任感和从众心理,这就导致出现缺乏主动性、互动性以及“知易行难”的问题。

二、华图遴选考题

前期发布的《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也对自身应该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共建美丽中国责任有着清晰的认识。但是公民除了自身注意日常身边小事的环保,对于参与到更专业的环保和监督他人环保都普遍缺乏主动性和认知度,对此,你怎么看?

三、华图遴选参考解析

这份报告让我们看到,政府与市民同心同德、同频共振,有效地把环保意识贯穿于治理实践的整个过程。

不过,如果我们是城里人,想在植树节种植树木,但没有单位或学校机构,我们不知道该去哪种,夏天在电影院,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发现空调温度太低,浪费能源,也不知该向哪个机构反映,看到别人不环保的行为,也是因为对方是陌生人,由于害怕劝告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这些在环境保护的路上遇到的困难使我们不能进行更广泛、更专业的环境保护行动。

除周围日常琐事之外,不少人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参与到更广泛的环境行动中。因此,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除了具备相应的生态文明意识,掌握相关的方法和知识,还有更多更加便利的途径来实施。它们既是公众行为的路径,又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一种方式。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环境的动力源来源于公众参与,从政府引导到全民参与,推动环境治理从政府引导到全民参与。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快来这里看大作文素材

2024-03-11 15:37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