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范文赏析】打仗靠“准备”关键在“备准”

华图教育 2021-05-07 22:43

对于军队来讲,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种状态。新年伊始,从海洋到天空,从平川到高原,全军上下涌动着贴近实战、精武强能的练兵热潮,锤炼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底气和能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及周边安全形势,我们不仅要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也要努力把准备工作备准。”一位领导在筹划新年度练兵备战工作时关于“准备”与“备准”之言,值得思考借鉴。

备战是十年磨一剑,实战是一朝试锋芒。“国家为准备战争而进行的激烈紧张的竞争,才是真正的永不停歇的战争,交战只不过是对和平间隔时期获得优势的一种公开证实。”战争优势是准备出来的。从历史经验看,备得越扎实,战得越顺利,而且越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相反,如果抱着“等打起来再备”的心态,拖拖拉拉、慢条斯理,该扎的篱笆没扎牢,该磨的刀剑没磨利,该练的武艺没练精,一旦战争来临,定会措手不及。

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先进的坚甲利器你有他也有,军事斗争准备你抓他也抓,实战化练兵你练他也练,可到头来,有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的“去国三千里,沦为阶下囚”。出发点相同,结果却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就在于“准备”与“备准”的差异上。战争实践告诉我们,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实”是基础,“准”是关键。准备有力度大小之分,备准有效益高下之别;备准以准备为依托,准备成效以备准来体现。未来战场上,如果瞄不准作战对手这个靶心、看不清现代战争这个准星,那么“备”得越多,浪费越大,离题越远。

一位战略家曾说:“即使是最富有的国家,也经受不起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斗争中盲目行动。”二战初期法军之所以完败,追根溯源就在于他们把整个备战体系建立在战壕、铁丝网和火力壁垒这样一些已经过时的、与未来发展背道而驰的基点上,所以无论其怎样努力耕耘马奇诺防线,都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相反,德军的“闪电战”理论尽管当时并不完善,但由于看准了坦克、飞机等新生力量构成的威力,才有了横扫欧洲战场的战果。正反两个事例提醒我们,唯有用更新更勇敢的头脑筹划今天的准备、设计明天的战争,才能最终拿到胜战的“通行证”。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020年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提高全周期、精细化训练管理水平”“加强新装备新力量新领域训练”……由此可知,我军军事训练的科学水平正在扎扎实实地提高,我们孜孜以求的军事训练转型升级正在切切实实地推进。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个别单位在练兵备战上练“窄”备“偏”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喊的是打赢明天的战争,脑袋却停留在过去的用兵套路上;有的谈的是联合训练,演练却满足于单打独斗。究其原因,主要是认为仗一时打不起来,对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存在较大随意性,没有充分认清新的战争形态带来的挑战。这种“认知差”“思维差”,势必导致战场上的“胜负差”。

革命先辈曾谆谆告诫:“打仗的事,可不能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晓呵!”战争年代,我军将士深知,如果不把打什么仗、在什么地方打仗、与什么对手打仗研究透,时刻准备打仗就会无的放矢,就会流血死人。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认真总结作战经验,决定在辽县开办游击训练班。刘伯承针对部队的现实状况、日军作战规律和战术特点,为训练班专门讲解了“以散耗集,以集灭散”的战术原则,剖析了“黄蜂围攻战马”的例子。“在太行山上来一个麻雀满天飞!”受训的游击小组兵撒四方,闹得日军如芒在背、似鲠在喉。

“真正的练兵场是在敌人面前。”深入抓实推进练兵备战,就要紧跟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演变,深入研究作战对手和作战环境,真正把未来打什么仗、和谁打仗、在哪打仗、怎么打仗搞清楚;把优势在哪里、弱点有哪些、差距有多大、应该怎么办搞清楚;增强设计战争、筹划作战的本领,寻求行之有效的制胜之策,研究灵活多变的战法谋略,探索实在管用的作战行动。从我军备战打仗的实践看,凡是实战能力不断提升的部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知道敌人是谁,知道敌人在哪里,知道如何与敌人过招”,始终在实战背景下练兵谋战。

一支军队,能否打赢未来战争,并不取决于距离上一场战争的时间跨度,而在于对下一场战争的理解程度和准备程度。目光向战场聚焦,聚焦,再聚焦;训练向实战逼近,逼近,再逼近。让军事斗争准备的指针始终对准“下一场战争”,用扎实的训练“增援未来”,才能实现战斗力水平的真正提升,人民的家园才会更加安全,祖国的尊严才会有坚强保障。

更多推荐

激活旧事物的“一池春水”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11 15:33

【遴选素材积累】公务员遴选规范用词,汇总好了!

2024-02-06 14:49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