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最近,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释放出积极信号,为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促进其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帮助。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累计培养出2亿多名高素质劳动者,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只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大多从事相对“重体力”的劳动,以致在许多人的认识中,“上大学”后从事脑力劳动才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二、【解读分析】
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专业化、精细化,人才的评价标准逐渐偏向于能力而不是学历,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欢迎。这无形中提高了专业技能人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反而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近年来,技术人员短缺的新闻屡见不鲜。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政策,通过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估选拔和加强企业技能人才激励三项措施,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由此可见,我国高技能人才在供应方面仍存在不足。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工人已超2亿,占就业总量的26%。但是,高技能人才只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相比还有差距。
一方面,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增加,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必须弥补职业教育这一短板,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此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正当时,不仅释放了积极的信号,还有助于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源工匠、大国工匠走出职业大学,推进职业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