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备考】成都努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华图教育 2021-04-21 23:22

成都努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

(2020年3月15日)

新时代,成都担负着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门户枢纽和促进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重要使命。我们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找位置强担当作贡献,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主线,着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努力打造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区域辐射力,更好肩负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使命。

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成渝地区统筹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腹地和战略后方,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9%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6.3%的经济总量,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有53.8%,比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近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仅有6.5万元左右,分别为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55%、40%左右,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承载空间,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战略纵深所在。2018成都加快建设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加强重大功能平台跨区域统筹,努力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和赋能西部的科技中心,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创新极核和新经济成长高地。图为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科学城,已集聚一批功能性总部、国家级研究院所、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和高成长性新兴企业。2018年春节前夕,学习新风尚整理,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考察调研期间曾到天府新区视察。

2018年以来,成渝地区统筹发展逐步走深走实。成都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共探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着力实现产业协作、创新协同、服务共享,真正唱好“双城记”。

二、主动担当主干责任,推动“干支”联动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四川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要素分布和经济发展条件在不同区域差异性较大,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四川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在四川区域发展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

成都主动与全省20个市(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着力为全省开放合作搭台、产业转型赋能、创新改革聚势、生态建设助力,共建四川区域协同、共兴共荣新格局。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形成跨区域的产业生态圈。以开放大通道建设、优势资源互补开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重点,推动四川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探索建立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产业协同、市场共兴、功能共享、交通互联的“水涨船高”发展共同体,共同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三、主动推动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成都都市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过去,受龙泉山阻隔等因素影响,成渝地区发展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形成“拔河效应”,导致龙泉山东侧城市出现“中部塌陷”。成都为打通发展阻隔,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坚定推动成德眉资(成都、德阳、眉山、资阳)一体化,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推动天府新区、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天府空港新城等重大功能平台跨区域统筹,在成德眉资衔接地带分别打造四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德临港经济发展带,率先形成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动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运营,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构建引领成渝地区统筹发展的新极核,变“拔河效应”为“抱团发展”。

四、主动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市域空间差异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为破解“大城市病”,我们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逻辑起点,以千年立城的静气重塑城市空间格局,以公园城市理念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和“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功能布局,形成与资源禀赋、生态容量相匹配的城乡空间格局,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保持休闲之都、宜居之城的生活城市竞争优势。秉持“人城产”逻辑,以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构建专业化的经济组织方式和现代化的城市工作方式,规划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和14个产业生态圈,统筹推动人口规模、公共服务、主导产业协调布局,逐步构建覆盖全区域全人群、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把每一个产业功能区打造成一个高品质生活宜居社区,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更多推荐

2024四川省省直机关遴选和选调174名公务员各单位招录情况

2024-02-28 10:52

推进“父母持证上岗”向好发展_遴选考试面试热点

2023-07-02 19:57

调查研究要常下基层_地方遴选政策理论

2023-01-22 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