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华图教育 2021-03-23 14:10

一、【背景材料】

2020年11月16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目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十一坚持的明确要求(《求是》杂志2021年第五期)。在十一坚持中,第四坚持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结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系统阐明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依宪执政提供了遵循。深入学习习习习总书记关于坚持依宪执政的重要论述,对我们深刻把握和贯彻习总书记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解读分析】

习总书记在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发表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从性质、内容和实践等方面明确了宪法在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2018年3月11日,第1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提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新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在现代法治国家,宪法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这是由宪法的权威确立的,宪法的权威来源于宪法的民意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意志是人民意志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党通过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将人民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人民当家的地位赋予了宪法权威,宪法的权威保障了人民当家的地位。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宪法与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密切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权威。维护宪法尊严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宪法建立了国家基本制度。我国宪法在内容上对国家制度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建立了国家体、政体、民主集中制原则、民族政策、法治原则、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也就是说,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明确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成果,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国家最高意志的体现。实践证明,及时将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提升为国家宪法规定,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治理政的成功经验。

宪法确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回顾中国法治实践的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中国宪法与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和辉煌成就密切相关,与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密切相关,与积累的宝贵经验密切相关。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促进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中国法治实践的基本规律。中国宪法以其至上的地位和强大的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治保障。实践证明,中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护人民权利、充分维护人民基本利益的好宪法,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宪法。

更多推荐

近三年山东省直机关遴选考题分析VS部分地市遴选考题分析

2024-03-12 17:01

【遴选素材积累】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

2023-12-18 17:08

筑牢文化自信,结出文明成果_遴选笔试备考

2023-02-09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