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 努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华图教育 2021-03-17 12:36

一、【背景材料】

2020年9月22日,习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要促进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文化是重要因素;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的源泉。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解读分析】

积极推进社会文明促进与提升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指出,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培育和引导,强调要把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文化建设,是一项“以人为本”、“以文育人”、“以文育人”、“以文育人”的事业,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滋养心灵的责任,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文化工作在引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形成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准则,促进全社会文明进步。以文艺作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等为载体,以公共文化机构、旅游景点为依托,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做好宣传解读、社会宣传和教育普及工作。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作为一项根本任务,贯穿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各个环节,更好地体现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塑造中国形象。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建构起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挖掘出蕴涵在文化遗产背后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将其转化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保存革命遗址、文物和遗迹,弘扬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伟大精神等,使红色基因在中华民族中生根发芽。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充分利用好文化、文物和旅游资源,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成就,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构建新纪元的艺术创作体系。他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范,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范;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和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了历史和时代,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树立精神旗帜,树立精神支柱,建设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学艺术。坚持与时代同步,以人为本,以精品为本,以明德为先,不断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努力攀登艺术“高峰”。要充分发挥重大艺术工程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推进新时期国家艺术精品创作扶持计划、文艺作品质量提升计划、戏曲振兴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计划等重大艺术工程,把国家艺术基金和各类艺术专项资金用好。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开展主题创作和展览展播活动,多维度展示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强化文艺评论,树立正确的创作导向,提高作品质量。深入把握文艺发展的方向,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演出和传播并举,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观众审美需求,更好地进行观演,真正把人民群众和优秀艺术品拉近距离。

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体系。它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和传承好它,就是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物保护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文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合理适度利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高传承实践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恒的魅力和时代的风采,让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大众。加强文物安全工程建设,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健全文物联合执法机制,打击文物犯罪。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石窟寺保护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展示工程。提高展陈水平,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使“参观展馆”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一种生活方式。开展全国古籍保护工程,推进中华古籍保护工程建设,推动古籍展示和利用。完善非遗保护与传承机制,加强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管理。开展非遗记录工程、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非遗传承人群研习工程,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等宣传展示会,举办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等活动。

构建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宗旨,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以构建覆盖城乡、方便高效、保障基本、促进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围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丰富、优质、高效的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文化设施得到合理规划和建设,重大文化设施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共建共享进一步加强。推动公共文化机构的体制机制、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改革,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广场舞、群众歌咏等活动,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构建国家公共文化云和智慧图书馆系统,使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省前列。

更多推荐

公务员遴选文章写作80+必备四大类金句汇总

2024-02-29 14:57

让刻苦成为习惯,用汗水浇灌梦想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2-26 14:27

体制内眼前就有提拔机会,还要参加遴选吗?

2024-02-20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