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深刻理解“坚持系统观念”原则

华图教育 2021-03-17 12:27

一、【背景材料】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坚持体制观作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是党中央全会和党的重要文件中的第一次。习总书记指出:体制观念是基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深刻理解坚持体制观念的原则,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体制观念规划和推进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良好局面,取得良好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解读分析】

一是深刻体现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系统论又称整体观、全局观,简单地说,就是对事物的全面思考、综合考虑,而不只是就事论事。系统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他说:“社会不是由个人组成的,而是这些个人之间发生的那些联系和联系的总和。”Engers认为,“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了一个系统,也就是各种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系统论强调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组成的有机体,具有特定的功能,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要素在系统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以系统观为核心的认识论,就是把握和遵循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规律,以整体、关联、结构性为重点,对与事物发展有关的要素与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整体把握,作为整体加以研究。他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坚持系统观的方法论,就必须既看整体,又看局部,既要注意事物的眼前发展,又要注意事物的长远发展,把各要素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协调事物的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发展。

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上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都非常重视用制度观这个优良传统来指导实践,并把制度观作为基本理念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系统观,提出了学习“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并强调“一言为定,万事俱备”,但他所说的是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具有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没有决定性影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看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两手抓,两手硬”,他提出,要正确处理好速度、比例和效益这三个要素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系。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定位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形成了一套系统思维。系统化理念的运用,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宝贵经验,必将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我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站在战略制高点和全局的关键。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自觉运用系统观。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各种衍生性风险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多领域、多环节的各种因素构成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系统的特点和要求也越来越突出,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和其他环节的运行,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运用系统思想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体地说,就是要准确认识变化,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用全局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凝聚党心民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把握大势,把握大局,把握大事;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社会的安定和谐。

四是坚持“人民至上”执政理念,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着力点。中国共产党是从人民中来,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梦想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就是所有中国人的事业。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一词出现了23次,充分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政治立场。我国目前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怎样才能更好、更充分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答卷,是检验我们是否树立“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试金石”。要坚持系统观念,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积极办理当前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近期实事,主动谋划关系人民群众长远利益、需要事先铺垫的好事。要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配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把促进共同富裕、改善民生作为落实“人民至上”思想的具体实践。

更多推荐

公务员遴选文章写作80+必备四大类金句汇总

2024-02-29 14:57

让刻苦成为习惯,用汗水浇灌梦想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2-26 14:27

体制内眼前就有提拔机会,还要参加遴选吗?

2024-02-20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