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面试热点】“德”“法”齐下,以遏制食品浪费

华图教育 2021-03-14 10:14

一、【背景材料】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事必躬亲,能助兴国安邦"。进入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餐馆,一幅贴在墙上的对联立刻映入眼帘。小对联,反映了一种社会文明的新风尚。在2020年8月,习总书记发出了关于制止饮食浪费的重要指示。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的浪费现象。

2010年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提请大会审议。也就是说,反对食物浪费的道德约束将上升到法律层面。

二、【模拟试题】

2020年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这意味着反食品浪费将从道德约束上升到法律层面。你觉得这怎么样?

三、【答案解析】

一、概述主题,说明主要观点。在我国,饮食浪费问题时有发生,甚至成为一种顽症,遏制饮食浪费乱象,立法是首选的有力武器,把对饮食浪费的道德约束上升到法律层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力量,从各个环节避免饮食浪费,维护食品安全。

二、分析实施这些倡议的目的和意义:背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多年来,全社会倡导“光盘”行动,近一段时间,餐饮浪费现象得到明显遏制,点中餐、打包剩菜成了不少人的消费习惯,在全社会范围内,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日益浓厚,“节食,文明用餐”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餐饮浪费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但目前我国粮食浪费在不同地区、不同环节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全社会的节约意识还比较薄弱,与之相关的制止浪费的约束机制还不健全,针对粮食浪费的突出问题,需要建立起起起到法律引导和规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重要性:首先,《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通过立法,将近年来中国在打击食品浪费方面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律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树立起饮食消费、日常饮食消费的基本行为规范,为遏制食品浪费提供法律依据。二是有利于发挥法制力量,防止各环节的食品浪费,维护食品安全;反浪费法的出台,加强了对食品浪费行为的刚性约束,在法规层面上使食品业从业人员与消费者双赢,有利于遏制食品浪费势头,厉行节约,促进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和传承,也有利于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三是有利于遏制食品浪费治理领域,形成“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的治理格局。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实践“光碟行动”,不仅是一种道德约束,更是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在双管齐下的治理模式下,形成“节俭节俭,文明就餐”的社会风气和法治思维,进一步彰显、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三、政策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然而,反食品浪费法在具体实施时,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难点:(1)食品浪费的标准如何界定?比如哪种情况属于“明显浪费”,厨余垃圾处理费应按何种标准收取等,如何找出法律的切入点,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着力解决突出的问题,以确保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2)在执法过程中还面临如何解释和适用法律的问题,例如,每个人吃的食物不同,不宜以同一标准规定浪费的数额;倡议餐厅推出小份菜肴,但规格必须统一,这样才能作为监管处罚的依据;针对餐馆“诱导”消费者点餐的行为,要区分清楚服务员是在推荐优惠餐品,还是法律的诱导;(3)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如何处理“即将过期”的产品,一直是个让经营者头疼的难题,由此造成的食品浪费问题需要综合考虑。

四、提出执行建议和措施。首先,进一步细化条款的执行。政府部门应在法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饮食文化,制定出具体的规范条款。应在明确立法目的、尊重法条的基础上,明确食品浪费行为的标准和范围,形成合法、合理的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同时,应明确各类相关主体的责任,如公共用餐场所、单位食堂、学校用餐、宴席用餐、外卖平台、超市商场等。第二,加强落实各主体责任的力度。一是要以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为先导;完善完善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规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在公务活动中实行用餐标准化,科学合理地安排就餐人数、就餐形式。另一方面,餐饮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酒店应主动提醒适量点菜,不能诱导误导消费者过量点菜,提供小量点菜等不同规格选择。餐饮规范细化后,酒店的主体责任方必然“适者生存”,遵循规范,细化服务。例如,推出不同规格的菜品,如半份、少油、少盐等;顾客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集体用餐也可选择“大众化、小众化”,不同于以往只是不同品种的搭配;在餐厅和餐桌上醒目位置,如“点中餐”等标语,使顾客既吃得饱,又不浪费食物。第三,加强执法监督。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各责任单位、企业等的监督,对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浪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对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至一万元罚款。若消费者造成了明显的浪费,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收取相应的处理厨余垃圾的费用;对于各类短视频及网络直播平台,如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多、量多、暴食等浪费食物的节目或音视频信息,违反规定的,还应当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制度创新,完善配套措施;例如,建立捐赠需求对接机制,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向相关社会组织、福利机构、救助机构捐赠保质期内可以安全食用的尚未销售的食品;开展爱心行动“共享粮仓”。不管是个人、家庭还是企业、单位,都可以将剩余的配料放进“合用仓”,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免费领取。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浪费,而且还通过共享剩余价值食物实现了“物尽其用”。

更多推荐

儿童用药要更加精准_遴选考试面试热点

2023-02-20 20:33

增强道路自信,走好中国道路_遴选笔试备考

2023-02-19 20:51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_遴选笔试备考

2022-12-31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