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站在“两百年”的十字路口,面对百年来世界前所未有的变化,提出了“促进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明确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环境权利的具体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未来人权事业的发展规划,是对中国人民和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的人权事业也将翻开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二、【解读分析】
坚持国家维护人权的主动性。中国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国家承担积极的人权义务,不断改善人民福祉。提案草案将保障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共属性、保障医疗资源公平享有、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大和区域均衡配置的战略位置。中国向全体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2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19种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控,扩大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覆盖面。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重点职业病监测范围从10种扩大到28种,2019年重大慢性病早死率比2015年下降10.8%。在全球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后续影响的严重影响下,建议草案强调,政府应尽一切可能稳定和扩大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冲突,提高就业质量,保护工人权利。针对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群体的就业困难,提出了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国家积极干预等具体措施。关于社会保障权,提案草案延续了促进社会保障公平的理念,提出了实现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推进省级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统筹、完善大病保险和救助体系的具体目标。
重视人权的平等保护和赋权。中国强调人权保护中的实质平等原则,更加注重在人权保护中嵌入赋权概念。各领域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强调人民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解决发展不平等的根源。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脱帽,消除绝对贫困和地区整体贫困,近亿贫困人口脱贫。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提案草案提出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进一步完善再分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针对我国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建议草案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案,包括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并提出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关于保护特定群体的权利,提案草案指出,要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完善老年人和残疾人护理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完善相关社会福利制度。
积极应对人权保护的新问题。人类社会的新发展,如新技术、数字经济、公共卫生和气候变化,给发展权、隐私权和文化权利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和方案。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草案强调尊重知识和人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伦理体系。面对数字时代的到来,建议稿提出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方面,建议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查和应急响应等职能,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建设,改善疾病控制基础条件。在环境权保护方面,建议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认识,坚持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出要深入实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推进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供应链,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