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1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号文件。
二、【解读分析】
实现巩固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十四五”时期是利用这一形势,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世纪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扶贫和农村振兴时期发布的第一号文件。是新时期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号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叶兴庆指出,中央一号文件着眼当前,着眼长远,为实现巩固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农村建设行动之间的有机联系作出了详细部署,描绘了新时期农村振兴与“三农”发展的新图景。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三农’工作重心从扶贫向全面推进农村振兴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重大部署。这对促进农业优质高效、农村宜居、农民富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指出。全面推进农村振兴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不亚于扶贫。因此,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农村振兴进行了顶层设计,部署了更有力的措施,聚集了更强大的力量共同推进。“为了促进扶贫成果的巩固和农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于已经脱贫的县,要从扶贫之日起设立五年过渡期,以助马送一程,明确过渡期。现有的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必须及时出台完善和优化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措施,确保工作无缺口、政策无缺口,这对贫困地区农村振兴开局良好、迈出良好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祁镇指出。
“中央一号文件在上缴种业、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等重点领域有许多新的提法。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强对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的投资保障。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加快县域城乡一体化方面,有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农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方向。”朱祁镇指出。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为了给种业翻身打好基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长期稳定支持育种基础研究和重点育种项目,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联合研究,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现代种业升级工程等一系列有含金量的措施,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志指出。“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深化优质食品工程等重大项目、农村建设行动等重大行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示范创建,提出扩大水稻、小麦、玉米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强化‘三农’战略支撑作用,努力跟上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步伐。”龙文君说。
乡村建设既强调“硬件”,也强调“软件”“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在现有基础上,保留农村特色,不搞大规模拆迁建设。”“继续把重点放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推进村村通和到户。”"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规划,逐步实现规范统一和制度整合”“打破城乡分割的制度性弊端,加快开放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的制度性渠道”...一系列新配方,集中在,“乡村建设行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注意‘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孔祥志指出,要彻底打破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促进各种要素向农村流动,形成农村人才、土地、资本、产业和信息融合的良性循环,为农村建设行动的实施注入新的动能。叶兴庆指出,实施农村建设要尊重规律,超前规划,前瞻布局。村庄规划应符合村庄形态的演变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收益感。“加快编制县域村庄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分类布局,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硬件建设方面,要努力做到村村通户,全面改善水电路、气房、电信等设施条件,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探索建立长效管理保障机制。软件方面,要继续推进县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县域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建设善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