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和荣誉性

华图教育 2021-02-28 10:11

一、【背景材料】

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联合评选从1月1日开始。虽然是常规工作,但在科技强国、加强创新的大背景下,两院院士的共同选择仍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解读分析】

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是人民的骄傲,是民族的荣耀。从邓稼先、钱学森这两颗炸弹,到让满天星的孙家栋;从“核裂变”成绩突出的钱三强,到隐身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从中国东部发现第四纪冰川的李四光,到饭碗在中国人手中的袁隆平,一代代科学家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阔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选聘院士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也是为了大力弘扬关爱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现实精神、淡泊名利、专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思广益、团结协作的协作精神、乐于助人、奖励他人后学习的育人精神。围绕院士选拔,我国建立了严谨、细致、科学、公正的评价流程。特别是在2014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修订了各自的章程,包括完善和完善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退出机制等。强调坚持和突出院士增选的学术取向,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使院士头衔回归学术和荣誉取向的本质。

从目前院士选拔方式来看,候选人在科技领域的成就和贡献是首要的评价标准。至于如何界定政绩和贡献大小,两院相关文件都有明确规定。例如“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是指“考生在某一工程科学技术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成就,并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果;或者创造性地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在重大项目的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和工程技术应用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或者作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创始人和先驱”等等。

目前,中国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围绕“卡脖子”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从这个角度来说,院士不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沉重的责任。我们期待院士的共同选择不仅为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能,而且在营造清洁积极的氛围、激发整个社会领域攀登科技高峰的雄心和勇气方面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

更多推荐

【体制杂谈】体制内这十个部门千万不要去!

2024-01-02 15:12

远在天边的遴选和近在咫尺的提拔,到底该选哪一个

2023-11-15 17:53

【遴选备考】在全市计生协改革工作座谈会山的讲话

2021-01-31 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