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一举多赢

华图教育 2021-02-19 14:15

一、【背景材料】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计划》。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它强调“同一城市户籍期限的累积互认”,即除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还要在有条件的大都市区或城市群推进常住户口制度,引导流动人口有序落户。这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解读分析】

首先,这项政策有利于通过户籍促进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十四五”期间,推进城镇化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确保农村扶贫机制继续良好运行,必须推进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可以极大地将就业人口从低效行业转移到高效行业,从而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收入。土地确认和土地流转可以通过土地集约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水平,通过扩大农民人均种植面积增加收入。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有了很大提高。2019年达到60.6%,随着2020年的发展,目前在61.5%左右。然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登记人口的城市化率低于常住人口(登记人口的城市化率仅为44.4%左右)。为什么这样跨地区农民工希望在工作的大城市落户,但这些城市很难形成大规模的政策供给。城市群或都市区户籍准入年限互认,可以促进区域内城市定居政策的融合,通过融合积累居住年限,消除城市间的制度性壁垒,满足农民工尽快定居的要求。

其次,这一政策有利于通过户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户籍设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配置中,农民工很难与当地户籍人口平等分享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城市群或大都市区户籍准入年限的相互认可,疏通了城市间的流动通道,形成了常住户口登记落户的制度配置,并通过落户轻松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民工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优先顺序中,教育资源应该放在最前面。如果我们能解决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孩子的学位问题,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就会更高。城市群或大都市区地方政府应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支撑,系统提升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法制化和精细化水平,将同城户籍准入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紧密结合,形成新发展阶段社会建设新发展格局。

第三,这一政策有利于通过户籍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城镇化取代土地城镇化,是双循环战略顺利实施的主力军,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的同时,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或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加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支持,增强农民工就业地的社会融入。城市群和大都市区户籍准入年限的累积互认,不仅增强了农民工的参保意识,也有助于提高社会保险的整体水平。通过城市群内的相互认可,促进城乡统筹,通过市级统筹升级为省级统筹,为跨省统筹创造基础条件,为全国社会保险统筹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推荐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_遴选笔试备考

2023-03-02 19:21

【遴选范文赏析】保护动物福利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2020-12-11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