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用智慧城市建设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

华图教育 2021-02-19 14:08

一、【背景材料】

据媒体报道,杭州从2月3日起暂停了现有的限峰措施。此举是基于杭州的“城市大脑”来分析最近的城市交通,准确控制交通灯和限时限制政策等,展示了未来智能城市的应用场景。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解读分析】

城市建设智慧化是一种新的趋势和特征。要理解智慧城市和城市治理现代化,就要理解它的智能性、有机性和系统性。智慧城市是一个智慧的有机体。和人类一样,它应该有能够感知和收集城市状态数据的“感官”,有存储、思考和分析数据的“大脑”,有传输当前数据的“神经”,有促进各种应用的“肢体”。同时,智慧城市是人、物、物的多元整合系统,也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整合系统。在智能有机系统的支撑下,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利用城市决策、资源整合和统筹规划的优势,实现治理主体的整体协调,创新治理工具,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中的枢纽作用,提升城乡一体化治理的引擎作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率,回应社会需求,增强社会权能,保障社会安全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一个有机整合的智能系统,它是一个遵循人的价值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生产生活及相关治理的系统。所以,智慧城市不是“零”与“一”相结合的冷信息系统,而是体现人的价值和追求的有温度的有机系统。城市智能不便于监督管理人,但有利于为人民服务。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不仅要体现在通信系统、数据库、计算能力和应用平台的建设上,还要体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积极成果上。

未来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在建设以温度和人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的基础上,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市级社会治理平台以沟通“神经”为基础,既连接各种传感器,又连接各种主体。在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下,所有主体共同感知和参与治理,构建人人负责、人人自觉、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比如成都建阳市“大联动、微治理”平台,通过实时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推动治理服务向每家每户延伸,增强公众参与,增强民众的获取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一种市级社会治理制度,要推进制度现代化,必须在党委领导下实现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的统一。构建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形成职能优化、运行高效的政府责任体系;构建科学、完整、公正、权威的法律体系;构建民主、开放、包容的自治制度;构建和谐稳定的道德高地;创建“情报、情报防御、情报协助、情报协助、智利”的智能系统。依法治国、赋予社会自主权、加强和激励德治都离不开知识分子治理体系的支持。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重塑整体结构,构建城市社会治理的智慧治理体系,实现感知社会事件、预测和防范社会风险的智慧,用智慧辅助科学民主决策,用智慧帮助准确打击犯罪,用智慧赋予社会权能、服务民生。知识治理体系的构建是基于数据“聚合和泛化”的实现。流程再造推动责任体系重构,数据运营“一体化”解决市政社会治理碎片化。杭州“城市大脑”开辟了交通、卫生、基层治理等10多个大系统,平均每天协作政府和社会数据1.2亿条,有效促进治理诚信。

更多推荐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_遴选笔试备考

2023-03-02 19:21

【遴选范文赏析】保护动物福利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2020-12-11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