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依法治理网络虚假流量

华图教育 2021-02-09 10:40

一、【背景材料】

近年来,与数据流量相关的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不久前,一个在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的案件引起关注:一个人只花了760元,短短几个小时,就把一条虚假信息变成了5.4亿阅读量的“热搜”。据初步统计,非法网络平台涉及的资金流量超过2000万元。类似虚假流量的“业务”背后,有一条巨大的网络黑灰色产业链,其危害不容小觑。

二、【解读分析】

从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的“单一兼职”小广告,到在直播室制造虚假生动的场景,再到炮制网络“爆款”,网络黑灰色产业链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通过APP收集闲置用户流量,通过“提号控评”膨胀流量;用技术手段模拟手工操作,批量转赞;利用黑客的“暗链”技术非法“引流”,以诱导的方式增加流量...在互联网空间,一些“赞平台”非常活跃,分工很细。虚假流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难以防范。

“网络水军”和流量欺诈无疑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侵蚀网络空间的社会信任。比如一个被虚假流量淹没的平台被劣质内容淹没,而优质内容被淹没。近年来,上海、广州和深圳法院审理的许多涉及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案件表明,一些互联网公司深受虚假流量的困扰。在新冠肺炎防治肺炎疫情期间,一些不法分子不惜编造和传播与疫情有关的虚假信息,以赚取流量,从而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可见,“网络水军”、虚假流量及其背后的黑灰色网络产业链,以损害用户和平台权益为代价,破坏了互联网生态和经济社会秩序。

为了维护网络的畅通空间,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保障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依法加快根除网络的黑灰色产业链。从《互联网帖子评论服务管理条例》、《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条例》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条例》,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到《电子商务法》,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监管日益细化。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一直在开展“清网”运动,采取严厉措施消除疖子,以重典治乱。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网络黑灰产业链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手段越来越隐蔽,技术越来越复杂,给治理和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打击“网络水军”,控制虚假流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相关部门、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公众携手共进,共同铲除黑灰色产业链及其生存土壤,才能取得根本性的效果。从法律角度看,可以发布指导性案例,及时发布相关司法解释,修改法律。在治理过程中,互联网平台企业应承担主要责任,严格审查机制,加强技术创新,更加高效准确地打击恶意发帖和顶贴软件;企业要与司法机关和监管部门形成紧密联动,建立跨平台、多维度、全方位的机制,线上线下协调治理。相关部门要及时对涉及数据欺诈的平台进行处罚,并依法默许单次炒作,增加欺诈的违法成本。对于公众来说,要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流量第一”、“唯流量论”的思维。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快来这里看大作文素材

2024-03-11 15:37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