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终点和基层治理的重点,物业管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不仅管理社区建筑和能源供应,还承担环卫防疫、垃圾分类等社会管理职能。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党建工作在物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行业委员会治理结构不合理,物业服务质量不高,物业服务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0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的通知》,提出了提高住宅物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要求,为开辟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制度支持。
二、【解读分析】
加强住宅物业管理,促进物业服务行业向高质量、多样化升级,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中国人均GDP已达到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们对健康、养老、育儿、家政等生活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生活服务的很大一部分在社区。为了满足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因地制宜地提供服务,“靠近水塔”的物业具有最先天的优势。为此,通知提出了“促进生活服务业发展”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延伸到生活服务领域,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活需求,也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
加强住宅物业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对于做好“六保”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以就业为例,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对803家物业服务企业的调查显示,2020年将新增30多万名员工。按照通知要求,做大做强物业管理行业,有利于稳定就业,保障民生。在新形势下,开放物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更加公开透明的监管。由于物业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居民与物业之间经常发生纠纷。应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如实公布物业服务的内容和标准、收费项目和标准、物业收费以及业主分享的部分经营收入的收支等信息,保护居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获得居民更好的理解和认可。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制度,促进优胜劣汰市场环境的形成。
新形势下,物业服务也需要插上智慧的翅膀,加强技术应用和机制创新。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物业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打造更多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同时,我们将在治理结构和资本使用方面探索新的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比如有的小区探索利用公共维修资金购买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让保险公司在电梯出现故障后先行赔付,使其尽快进入维修流程,为解决公共维修资金使用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加强住房和物业管理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居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驻地单位等的热情。,从而实现决策、开发、共建、共管、效果评估和成果共享。只有这样,产权才能在构建共建、治理、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