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的整体协调机制。这将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实践路径。
二、【解读分析】
推动绿色发展,凝聚制度合力。他指出:“人的命脉在田里,田里的命脉在水里,水里的命脉在山里,山里的命脉在土里,土里的命脉在林草里,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要维护和利用好这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的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增强制度合力,充分发挥制度效能。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建设美丽中国有关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改革举措层出不穷,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2018年成立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对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成立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对国土空间使用的监督管理和生态修复职责。制定和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和方案,加快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河长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十二五"期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生态文明领域突出表现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把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事实证明,要凝聚生态文明制度合力,就必须坚持系统理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地下、地上、陆上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在全域、全过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全面转变。提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全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因此,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使之成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重在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切实发挥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的作用,正确处理经济社会组织结构、价值目标和功能耦合等关系。一是以统筹协调的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平衡、经济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规划国土空间开发,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规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统筹能源转型、污染治理、工业节能、循环经济发展,统筹制定财政、金融、科技等一揽子碳减排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