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到2020年,全面依法治国在北京召开,这无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大会确定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建设法治国家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备,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而产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新境界,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蕴涵着巨大的真理力量,是引领新时代法治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解读分析】
《民法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开创了国家法典化立法的先河。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是基础牢固、预期稳定、效益长远的基本法,为实现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了根本保障,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供了基本合规,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法治力量。它是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必将对整个法治建设产生系统的影响
不求大局者,不足以求域。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实施法治,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2020年新冠肺炎抗击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大考验,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依法防控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7日,中共中央发布《建设法治社会实施纲要(2020-2025年)》,首次迎来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夯实了法治建设的深厚基础,开启了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依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新征程,是增强人们获取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艰巨,法治领域改革面临诸多硬骨头。2021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即将开始之际,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法治的作用,增强法治的优势,不断开创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局面。我们要继续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推动解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要以实施《民法典》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力度,进一步推进政府法治领域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率先突破法治政府建设,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创造“最佳营商环境”,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有效的政府作用。要深入贯彻落实《建设法治社会实施纲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保障体系,增强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