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部署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强调“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组织推进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度和对人口最有利的,并启动了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促进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历史性成就和变化。经过八年的不断奋斗,近亿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帽。他们在与贫困的决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解读分析】
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严峻形势,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挑战更加严峻,正在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党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就基本国情而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最大现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背景下,农业仍然是一个“四化同步”的短腿。就建设新的发展模式而言,农村仍然是发展不足的集中体现。就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言,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并不牢固。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国家现代化。强大的中国必须强大的农业,美丽的中国必须美丽的农村,富裕的中国必须富裕的农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是最艰巨、最繁重、最深厚的任务,农村仍然是最广阔、最有潜力、最有后劲的地区。我们应该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发挥好“三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应对新挑战中的“压舱石”作用,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脱贫攻坚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从而为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扶贫攻坚任重而道远,要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成果,做好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开展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把握好这次大会提出的脱贫后5年过渡期,也就是“十四五”期间,逐步实现从资源支助型扶贫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加快发展乡村工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落实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搞好“三农”,关键在党。在新征程中,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党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三农”工作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础的工作导向,把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