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当前最受关注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作了说明: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策略是“两步走”,即先对部分感染风险较高的重点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再全面铺开,实现“两步走”。
二、【解读分析】
现在看来,在全球范围内覆盖几乎全部人口的疫苗接种是从根本上阻断SARS-CoV-2传播和扩散的唯一可能途径。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免疫规划。SARS-CoV-2中的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研制出来后,如何规划免疫路线,在哪里,在哪些群体中开始接种,并按照计划进行传播,关系到整个免疫规划的成败。根据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披露的“两步走”方案,第一步确定的接种人群与已经开始大规模接种SARS-CoV-2疫苗的国家和地区基本相同。但实际上,第二步的细化更具挑战性,它制约和决定了第一步和整个免疫规划的成功。
今天关于英国SARS-CoV-2变异的新闻,无疑增加了SARS-CoV-2疫苗接种的复杂性。从各国的应对措施来看,物理阻断是在靶向疫苗出现或针对性确定之前阻断变异病毒传播和扩散的唯一有效途径。随着2020年的临近,突变型SARS-CoV-2的出现,尤其是其传播增强的消息,无疑对全世界SARS-CoV-2疫苗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SARS-CoV-2中疫苗接种路径及其传播过程的规划设计原则是避免过度免疫缺口,从而形成免疫抑制。个体免疫洼地的存在犹如星星之火,直接威胁到免疫的国家和地区,成为疫情死灰复燃的点火源。过度的免疫缺口和免疫抑制不仅使病毒继续传播和扩散,还为病毒突变提供了机会,从而使免疫的“高地”后撤。因此,免疫的途径和传播过程必须辅之以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开放和沟通的安排,以保证免疫的成功。
在后疫情时代,已经成为免疫洼地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疫苗接种造成的集体免疫滞后,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其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和运行。而且越靠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其集体免疫情况越快,将影响其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疫情转折后,疫苗效率(和相互认可)、接种规模、集体免疫的形成是国家和地区相互开放的基本依据。显然,在后疫情再开放时代,免疫抑制导致的闭关锁国的结果和与世隔绝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