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经验

华图教育 2020-12-31 11:06

一、【背景材料】

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其协调发展包括实现区域分工协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互联互通新格局,构建区域经济运行新机制等内容。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形成互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解读分析】

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现象,国土空间是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交通运输硬件条件和贸易政策软件条件也有不同程度的限制,这些条件限制了产品和服务,制约了生产要素,如人力、资金、技术和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在区域空间上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从而影响了区域经济整体布局效率的提高。为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背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国国情、各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与政策体系。

具体地说,美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有近百年历史,除“西部开发”等战略外,美国还构建了全美的交通运输一体化体系,包括全国范围内的运河和河流运输体系,世界著名的铁路运输体系,世界最早的州际高速公路体系,以及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空运体系,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确保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德国更多地侧重于区域均衡发展,其相关规划和政策主要是通过构建以事权划分和分税制为基础的财政平衡机制等。在英国,区域政策与一体化发展的主线围绕促进地区就业平衡展开,其目的在于促进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自我发展和就业增长,实现地区产业布局的均衡。为了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日本十分重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大的交通运输网络遍布日本各地。而韩国则注重发挥城市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按照非均衡发展的思路,以城市群为依托,规划若干轮非均衡和均衡发展周期,最终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均衡目标。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增加县级以上中心城市数量,提高经济发展优势地区如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培育更多的区域性增长极。并根据培育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条件与要求,形成优势互补的分工与协作模式,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之路。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快来这里看大作文素材

2024-03-11 15:37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