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范文赏析】以文化自信照亮复兴之路

华图教育 2020-12-28 14:33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下西洋,从玄奘西行到鉴真东渡,先人们在“引进来”和“走出去” 中不断传承着中华文明,让其闪耀在世界民族之林。然而自近代以来,百年的侵略史让国民文化自信的底气渐渐势弱,文化自卑思想不断蔓延。在圆梦的征程中,只有汇聚起14亿中华儿女文化自信力量,方能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不忘本来”是文化自信的根源和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化自信,也就丢失了民族的根和魂。一段时期以来,“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思想在一些人中颇有市场,学术论文一落笔就冲着国际某杂志而去,评价人才动辄以国外学历或国外经历为标准,甚至连中小学生的夏令营都以能去国外为荣,而对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热衷于 “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价值化”。这虽非主流,却很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高度警惕。以文化自信照亮复兴之路,就是要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通过完善乡规民约、学习道德楷模、传播主流价值等方式,夯实国民文化自信基础。

“吸收外来”是文化自信的融合和发展。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也不例外。早在汉唐时期外来的佛教文化,经过与中华文化的互相融合,最终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宋明理学,构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中国传统文化。再到宋、明时期外来的阿拉伯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促进了中国天文字数的发展,充实了中国的医学宝库,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再到近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中华人民找到一条民族崛起之路。可见,从古至今吸收外来优秀文明成果与中华文化的融合,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绵不绝的动力之源。以文化自信照亮复兴之路,就要是保持开放的心态,既树立世界性视野,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呵护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

“面向未来”是文化自信的继承与创新。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历史的辉煌,更来自于当今中国蓬勃生机、来自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到“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从孔子学院数量的不断增加到阴平毛笔产业的蓬勃发展,从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到“中国诗歌春晚”的举办,中华文化用其古老的智慧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华文化以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形式结合着新时代不断创新。以文化自信照亮复兴之路,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且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开来。

今天,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应该对我们独特的历史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这背后博大精深的民族优秀文化满怀信心,让文化自信的光芒照亮复兴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更多推荐

激活旧事物的“一池春水”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11 15:33

中央遴选考试科目有哪些?有哪些题型?

2023-10-04 19:18

【遴选范文赏析】保护动物福利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2020-12-11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