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雄安新区开发建设情况、出席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40周年大会、考察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场合,多次强调要有“历史耐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更加广阔的时代背景上,用大历史观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历史的深邃内涵,现实的深远影响,弥足珍贵,至关重要。
二、【解读分析】
“历史的耐心”就是把我们必须做的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放到历史的长河中,用大浪淘沙,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放在历史的大坐标大背景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历史耐心”是一种不焦虑、不慌不忙、淡定从容的表现;是我们不在一个地方一个领域谈成败,不在一个瞬间谈英雄,不看就抓住每一天的一种反思。
“历史的耐心”让历史辉煌,让现实辉煌,造就美好未来。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当现实来源于历史的时候,就一定会成为未来的历史。穿越时间的隧道,在五千年的浩浩荡荡的岁月里,从巍峨的万里长城,到大江南北星罗棋布的众多巨型工程,如赵构大桥、都江堰、南北运河等,先辈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灿烂的历史遗产。,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坚持一种“历史的耐心”而创造出来的。在近百年的艰苦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创造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到众多标志性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再到前所未有的扶贫等等,都是发扬钉钉精神,保持“历史耐心”的结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能一战而成,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成功、毅力和“历史的耐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也有过“大跃进”和“追美英超”的教训,脱离实际,盲目冲动,是缺乏“历史耐心”和违反历史规律的结果。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要保持“历史的耐心”,就要有“成功不一定与我同在,成功一定有我”的胸怀和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要有“坚持青山不放松,让东西南北风”的力量和韧劲,不为别人所偏,只踩自己的定步和毅力;你要有“浮云遮目”、“乱飞不慌不忙”的眼光和毅力,爬山越岭。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勾画了未来五到十五年的蓝图,实现了“五个强国”的目标,到203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大游戏,一个大布局,需要极大的“历史耐心”,把蓝图画到底,一个接一个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浮躁、大喜过望、急功近利,都会对我们的事业造成伤害。只有努力工作,争取稳步前进,我们才能实现稳定和深远的成功。“历史耐心”考验战略决心,体现清醒和自我意识,揭示意志品质。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很多东西只是转瞬即逝的浪花,沧海一粟;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特别是那些奠定基础、造福长远、关系到百年计划和千年计划的事情。那些触及灵魂,触动筋骨的矛盾和问题,是无法迫切快速解决的,有时需要等待,而这种等待需要“历史的耐心”。"这张长椅冷了十年。"要保持“历史的耐心”,就要克服一切形式的浮躁、焦虑、纠结,克服一切形式的功利、虚荣、不现实,忍受孤独,保持心态平稳,从容不迫,沉着独立,不被一时之名所惑,不为一物之利而焦虑,不为一个字的名声所扰。
“一万年太长了,就为了那一天一夜。”保持“历史耐心”,不是一味的等待,什么都不做,而是以对历史对时代负责,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立场和态度,积极行动,顺势而为。历史潮流是浩浩荡荡的,那些已经沉淀下来的伟大成就,靠的是“历史耐心”的奋斗,不是一阵风吹走的,而是可以传承下来,经得起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