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一战略部署,为“十四五”期间我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解读分析】
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链上的供应链对大国经济循环的通畅至关重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仅近两年就多次围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等问题作出部署。中财办第五次会议提出,要打好打好基础产业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提高工业基础能力,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基础产业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从这一年开始,围绕统筹推进传染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六个保障”中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进行了部署,强调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造长板;做实做强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主攻方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安全稳定;等等。这一重大指示和部署,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时代要求,是发展实体经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根本遵循。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确保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近几年来,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日趋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西方主要国家民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尤其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肆意挑起对华贸易和经济摩擦,妄图迫使我国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脱钩”。今年以来,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全球供应链的价值链受到了非经济性因素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率先在世界范围内控制住疫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前三季度GDP增速从负转向正,2020年全球经济将仅有正增长。中国经济能否经受住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发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关键在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未雨绸缪,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抵御外部风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的今天,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球产业链的供应链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我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迫切要求既要拉长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巩固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又要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提高产业质量;又要尽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在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上,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关键时刻实现自主循环,确保经济在极端条件下正常运行。相对于这一要求,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些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国民经济循环不畅,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制造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有待提高,高端和优质产品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等等。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聚焦发力推动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对于产业链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围绕着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部署,为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制造业比重将保持基本稳定,以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的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国产业规模、配套优势和先发制人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推动产业向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持;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构建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只为不负韶华。只有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我国集中精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