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以“三个跨越”开启传媒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

华图教育 2020-12-13 12:47

一、【背景材料】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将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等。这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对包括传媒高等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期盼、新要求和新使命。同时,全会还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也是“十四五”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解读分析】

贯彻三个跨越战略,开启传媒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阶段。它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在“十四五”时期,我国传媒高等教育必须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以追求质量和效益为根本目标;必须营建新的发展模式,科学考虑其阶段性特点,做好“十四五”规划;必须紧紧抓住高等教育与传媒产业双重转型的重大战略机遇,重点抓好“三个跨越”的战略任务,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三个跨越"时期的设计,要夯实"十四五"时期的基础,充分考虑到"十二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努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面跨越。

第一,从传统高等教育向未来高等教育过渡。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要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积极响应未来教育的深刻变革,推动智慧教育方式变革,推动教学智能化,推动高等教育观念、范式、模式、路径、管理等全方位、多维、深层次的变革。构建智能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传统单一、孤立的教学评价方式,创新多样化、智能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构建智能教学评价体系和体系,形成监控与联动的智能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智慧治理新模式,以人才培养和服务为中心,实施智能物联网工程和教学网络工程,提供多样化的共性、个性化教育服务,构建高效、顺畅、有机结合的智慧管理机制。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内传媒高等教育的领跑者和信息传播领域的学术高地,将抓住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面向未来教育,厚植发展优势,积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效益,全面迈向未来高等教育。

第二,从传统媒体教育过渡到智能媒体教育;智能化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智能化媒体高等教育体系。针对智能传媒教育,应加快完善与之相匹配的学科布局、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和服务体系布局。中国传媒大学将紧紧抓住学科交叉成为新的学科门类这一重大机遇,全面推进信息传播、数字艺术等一级学科建设。紧随未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快本科专业的迭代升级,完善智能传媒专业的建设布局,打造高水平的智能传媒专业与课程体系。推动教师教学创新,促进智媒时代教师知识与角色的转变。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带动下,形成了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集聚效应,加速了该领域科研前沿布局,提升了智能媒体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学院也将积极建立智能传媒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系统,整合学科专业结构和办学资源配置,通过精细、专业化保证人才培养,全面跨越发展,向智能传媒教育迈进。

第三,从国内一流大学跨越到国际一流大学。新型办学模式要求学校在国内和国际两个领域统筹双轮驱动,协调推进,进一步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积极开发高水平的国际课程和项目,完善国际交流互认体系,大力推进教师与学生构成与流动的国际化,培养具有全球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是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要加快管理和服务国际化步伐,建立与国际一流大学相匹配的外事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跨越急需的外事战略布局。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国际科研合作与创新,全面提升科研与创新的国际影响力,以高质量的国际化办学,国际化的科研成果,国际化的咨询服务,综合打造高质量的国际化教育品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的语言传播优势,跨文化和国际传播学科优势,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高校全面迈向国际一流。

更多推荐

加强前瞻性思考,赢得美好未来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27 15:45

激活旧事物的“一池春水”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11 15:33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铺就更加坚实的幸福之路

2021-04-21 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