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背景】
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上海,是新时期由劳动者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持把劳动精神融入城市性格,不断深化教育,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学生劳动实践和劳动评价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基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上海学校的劳动教育仍存在着内容要求不明确,实习场所缺乏,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问题。为了贯彻中央《意见》,进一步加强上海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上海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
二、【解读分析】
《实施意见》对照中央要求,结合上海特点,立足于实现四个“新”: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央《实施意见》的各项严格要求,真正把劳动教育提高到“五育并举”的“新高度”。全面设计小、中、小班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重构劳技课程和教材,丰富与上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在中高考改革与教育综合改革相结合的背景下,在家庭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劳动素质评价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造教育改革的“新片区”。确立“开门办学”的劳动教育理念,明确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劳动教育职责,构建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人才辈出的跨部门协作“新格局”。
《实施意见》是在中央《意见》的基础上,将学段内容要求延伸到幼儿园阶段。根据各科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思路,《实施意见》明确了各科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求:幼儿园应重视劳动意识的启蒙,小学应重视基本劳动习惯的养成,其中,初中生应重视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中高年级应重视家庭、校园劳动习惯的培养。初中生应重视职业劳动的经验,普通高中应重视社会劳动的实践,普通高校应重视创造性劳动的锻炼,高职应重视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
《实施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实施劳教工作中的责任。以学校为主体,规范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理论支持、五育相结合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校内劳动实践,明确各科课外劳动要求;繁荣校园劳动文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加强日常家庭劳动教育;利用社会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劳动实践。深入开展劳动素养评价,把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该方案从场所、师资、经费、安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切实加强了劳动教育的支持保障。充实劳务市场,重点建设市级综合劳务市场和劳务市场,拓展都市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劳务市场。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教学培训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劳动教育工作者队伍。健全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障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需要。完善安全预防和控制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劳教风险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