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思政课是执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开始的重要论断。要搞好思政课,搞好要认清和掌握新时代思政课功能定位,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二、【解读分析】
政治引导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功能。”要上好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是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无论是胸怀大志,与党和国家的方向一致,还是沉浸在自己的“小悲欢”中,甚至误入歧途,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国家和社会形成理想信念都至关重要。青少年自然无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一定的政治引导。思想政治课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这一政治导向功能。思想政治课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和灌输观念,而不能有效引导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无法达到其根本目的的。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政治导向功能,关键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政治能力,讲信仰的人要有信仰。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好榜样,在新的时代用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大错误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政治方向,努力成为新时代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者。
价值建设是关键。古人云:“要正直,要圣洁”。思想政治课是青少年思想启蒙的重要课堂,是塑造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能否引导年轻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情怀和温度,但没有情怀和温度,思想政治课只是一场冷冰冰的说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知识转移要以价值为导向。”思想政治课不能标榜“价值中立”,脱离了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就会薄弱,难以打动人。从教学实践来看,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个“移情”的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师有家国情怀,心中有国家和民族情怀,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和社会。这种正能量一定会传递给学生,在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共鸣,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塑造功能,不仅要旗帜鲜明地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反对错误的价值观,还要以强烈的是非态度影响学生。还要善于讲故事,讲历史,讲事实,讲自己,找到与学生情感交流的碰撞点,价值观的融合点,用温度和感情感染学生。
真相传播是支撑。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和价值,并不意味着忽视其真实性和知识性。没有科学知识的支撑,政治引导和价值塑造的效果将大大降低。青少年的头脑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社会问题和实际问题想了很多,也有很多困惑。对这些思想和混乱视而不见,甚至四处走动和躲藏,是一门好的思想政治课的敌人。解决学生困惑,关键是掌握真理,运用真理,用透彻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强大的力量引导学生。把握真理,运用真理,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紧密相连,其学术深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哲学社会科学。”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真理传播功能,教师必须提高自身要求,脚踏实地地进行研究。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其他知识,实现“艺、学、道”的融合,练出不怕问、不怕问、问得开心的高超技艺。
思维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怎么说思想政治课,“最终还是要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一些抽象的概念,还要观察和理解当代世界和中国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门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对学生产生深远而长期的积极影响。相反,一个思想政治教师如果把课堂变成一个传播片面知识、肤浅观点、偏激思维的场所,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且对学生的长期学习和工作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思维培养功能,关键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新的思维,善于抓住重点,用矛盾分析法找到重点,理清规律,善于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善于在启发学生思维和与学生深入互动中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真正给学生以深刻生动的学习体验。
实践转化才是归宿。马克思主义不是学习中的学习,实践观点和生活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课也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体现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和归宿。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社会生活,走进真实场景,用眼睛观察,用语言说话,用手触摸,用脚测量,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了解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故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广阔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舞台,服务祖国是人生的辉煌。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转化功能,教师要牢固树立实践观和生活观,坚持实践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把实践的真相讲透,生动地刻画生动的色彩,引导学生把实现人生抱负变为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把学习奋斗的目标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最终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