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到2020年底,如期战胜贫困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全面小康社会和第一个世纪的目标即将成为现实!10月17日,在第七届全国扶贫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必须坚持艰苦奋斗,从零开始,善于取得好成绩,在没有取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绝不接受军队”,这敲响了在反贫困的艰苦斗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号。
二、【解读分析】
越是脱贫攻坚,越是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是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今年以来,面对新发肺炎疫情和严重洪灾的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铭记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决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决心不动摇。三月六日,在全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第七次也是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专题座谈会;随后,又到陕西、山西、宁夏、吉林、安徽、湖南等地进行调研,总书记都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指导意见,传递出对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必胜信心,极大地凝聚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真抓实干,顽强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落实,努力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巩固脱贫攻坚的良好势头,为取得最后胜利奠定良好基础。截止9月30日,52个挂牌督战县2020年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总数为295.68万人,比去年增加116.2%;东中部11省市已组织动员1474家民营企业和659家社会团体结对帮扶挂牌督战村1113个;25个省区市已组织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总数为2934.41万人,比去年增加107.52%;东部9省区市已组织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总数为793.52万人,比去年增加96.91%;中西部22个省区市已确认117574种扶贫产品,涉及1778个县、33976个供应商,已销售1715.18亿元;东部9省市已消费扶贫资金535.26亿元。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完成这一伟大事业,对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十月十二日,在“脱贫与政党责任”国际理论讨论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脱贫与政党责任”国际讨论会贺信中,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在完成今年的脱贫任务后,中国将有一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2030年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帮助如此多的人脱贫。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世界反贫困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在扶贫开发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对世界各国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古特雷斯秘书长对中国的减贫计划表示赞赏,认为精准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验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在脱贫攻坚领域,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向贫困发起总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创造了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效果之显著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奇迹,仅用了七年时间就创造了我国乃至人类发展史上“最成功的脱贫奇迹”。“近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向战胜贫困迈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评价道。这场斗争在习近平的执政下尤其发展迅速。未摘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和新疆7个省区市,有1113个挂牌督战村集中在宁夏以外的6个省区市。这一地区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高,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要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保持政策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继续推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时间更紧,如期完成任务、兑现承诺的底线必须不能放松,不能松懈、不能松懈。
脱贫致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人生、新的奋斗起点。目前,脱贫攻坚的决战正如火如荼,越是到了关键时刻,越是不能松劲、不能停滞不前。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以不胜全胜、永不罢休的意志和苦干实干的干劲,高质量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让脱贫攻坚的成果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