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背景】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了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使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8月发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办发〔2019〕40号),明确了体育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
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体育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高原体育强省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加速推进高原体育强省建设,是贯彻实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具体举措,是推动青海省体育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发挥体育在建设新青海中特殊作用的需要。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制定和发布反映青海省实际、适应发展需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文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解读分析】
《行动方案》共分三个部分首先是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二是主要措施。共分为五个方面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夯实竞技体育发展基础,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壮大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体育开放融入,服务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弘扬体育文化,塑造高原体育文化精神。三是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法治建设和落实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纲要》实施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建设高原体育强省的总目标"123"。一“保持”就是努力使体育发展各项指标保持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35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比例超过92%。这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2035年全国平均水平相一致,是一个符合青海省体育发展实际,比较积极的发展指标。实现两大“目标”,即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领导,把握了青海省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回应各族群众的期盼,是青海省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内在要求。三个“示范区”,即打造全国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体育的群众基础十分牢固,射箭、赛马、轮滑、围棋、围棋等运动项目在全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建设全国最大规模的民族体育示范区,是体育部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省的具体抓手。以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区为目标,青海因是高原竞技运动训练的理想区域,多巴国家高原运动训练基地、岗什卡国家登山滑雪训练基地等在国内外体育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先天优势和发展基础。由于青海省是全国体育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每年举办较大规模(800场以上)的体育生态旅游活动,对举办地周边地区的酒店、餐饮、旅游、会展等产业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发体育赛事的活力,促进赛事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
该行动计划提出了三项阶段性目标。2025年,全省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绩,全民体质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截至2035年,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和能力实现现代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育素质显著提高,体育产业成为青海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高原体育精神不断弘扬,体育对外交流成为青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原体育强省,为青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