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社会救助关系到需要帮助的人的基本生活、衣食住行和温暖,关系到民生和人心。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握民生底线。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部署了6个方面25项改革任务,要求用2年左右时间完善有中国特色、分级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到2035年实现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民生保障体系的总体设计和长远规划,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贫困人民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振兴的初心和使命。
二、【解读分析】
生活中没有小事,枝叶总关情。为了消灭贫困,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身体、能力等原因而陷于贫困,不能自立自强。她们是防止返贫和贫穷的主要群体。党和政府一定要对他们多加关照,多加关怀,多加关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改革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目的在于进一步健全和优化社会救助体系,使其真正成为保障基本民生的有效手段,使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救助,使困难群体得到更多的帮助,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更多的人,使他们的生活更幸福。
民众呼唤,改革应运而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困难群众的立场上,以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多层次的救助体系;要以大爱之心、爱心之心,切实把社会救助工作办好,从多方面为困难群众提供兜底保障,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应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综合运用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和紧急社会救助等方式,编织一张保障基本民生的兜底安全网,使其生活有保障,心里有温暖。
关键在落实,援助关系到困难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直接与老百姓见面、对账,是经得起考验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改革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立足本地实际,采取切实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关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畅通求助渠道,优化救助程序,加快服务转型升级,构建精准、高效、温暖、智慧的救助体系。应加强协调配合,落实部门责任,加强政策衔接,推动救助信息整合,整合救助资源,提高救助效率。关注基层干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真正把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困难群众有门求助、受助及时。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对接的重要制度安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厚植为民之心,厚植为民之德,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履行兜底民生保障主体责任,及时准确地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状况,用情用力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